[发明专利]海战场隐蔽式多点联动水下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1770.5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2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秦绪文;吴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主分类号: | G01C21/00 | 分类号: | G01C21/00;B63B22/18;B63B22/20;B63B22/28 |
代理公司: | 青岛汇智海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35 | 代理人: | 雷斐;万桂斌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战 隐蔽 多点 联动 水下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海战潜艇定位领域,特别是一种海战场隐蔽式多点联动水下定位方法。包括:S1.在指定海域进行广泛的Argo浮标布设,将地理信息交互载体放置于广泛布设的Argo浮标中;S2.当潜艇未经过该海域时,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混于其他Argo浮标中,获取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准确位置;S3.当潜艇行进至该海域时,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下沉,将其所携带的地理位置信息通过通讯口发送给潜艇,潜艇获得精确的位置信息;S4.当潜艇离开该海域后,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重新上浮,继续获取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准确位置。使潜艇能够精确获取其位置信息,并且不会暴露潜艇的位置,保证了潜艇的隐蔽性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战潜艇定位领域,特别是一种海战场隐蔽式多点联动水下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海洋权益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国的海洋军备在蓬勃发展中。潜艇作为一种隐匿无影的海洋装备,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竞相制造改良。
目前,我国的潜艇事业现阶段使用的定位手段通常为惯性导航,即根据每一个时刻的加速度的多重积分对位移进行推导,该方法可以在不处于位置暴露的情况下计算处每一时刻潜艇在水下的位置,但是在利用多重积分对位移进行推导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连续性与无线分割性,导致随着时间的积累,由积分所得的位置与实际位置偏差逐渐增大,当偏差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潜艇的位置定位产生较大的误差,从而对海洋战略产生直接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海战场隐蔽式多点联动水下定位方法,通过该方法使潜艇能够精确的获取其位置信息,并且不会暴露潜艇的位置,保证了潜艇的隐蔽性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战场隐蔽式多点联动水下定位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指定海域进行广泛的Argo浮标布设,将地理信息交互载体放置于广泛布设的Argo浮标中:
所述地理信息交互载体包括顶部和的Argo浮标和底部的配重,Argo浮标的底部通过缆绳与配重连接,配重上设有控制舱,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上设有定位系统和通讯口;
S2.当潜艇未经过该海域时,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混于其他Argo浮标中,上下浮动于海洋表面,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通过定位系统与卫星通讯,获取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准确位置;
S3.当潜艇行进至该海域时,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下沉,并将其所携带的地理位置信息通过通讯口发送给潜艇,潜艇在该海域内获得精确的位置信息;
S4.当潜艇离开该海域后,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重新上浮,使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混于其他Argo浮标中再次浮动于海面,并继续获取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准确位置;
当有潜艇途经该海域时,重复步骤S3和步骤S4。
本发明中,所述缆绳可以采用光缆,缆绳的底端与控制舱电连接,缆绳的顶端与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电连接,缆绳可以将控制舱产生的信号通过缆绳传输至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在控制舱的控制下使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上下运动。
所述配重的顶部也可以设有自动卷缆装置,自动卷缆装置与控制舱电连接,缆绳的底端缠绕在自动卷缆装置上,控制舱发出的信号直接控制自动卷缆装置转动,在自动卷缆装置的转动过程中,实现缆绳的收揽和放缆,从而带动与缆绳的顶部连接的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上下运动。
上述步骤S4中,通过潜艇与控制舱之间的信号传输,当潜艇即将到达该海域之际,在控制舱的控制作用下,通过缆绳使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下沉,地理信息交互载体的Argo浮标在指定位置处滞留并等待潜艇的到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未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17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