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压保护电路、方法及电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1598.3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07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刘艳;张筱敏;王卫;王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20 | 分类号: | H02H3/20;H02H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电路 方法 电源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一种过压保护电路、方法及电源系统,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电压监控电路,用于在检测到电压检测点过压时,向晶闸管输出晶闸管门控信号,晶闸管门控信号用于控制晶闸管导通;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串联连接于直流供电端与电源控制芯片的供电端之间,直流供电端用于在晶闸管导通时为晶闸管提供维持电流,以确保晶闸管可靠导通;晶闸管的阴极接地,晶闸管的阳极连接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中点;储能模块的第一端接地,储能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中点,储能模块用于在晶闸管可靠导通时通过晶闸管放电,切断电源控制芯片的供电输出。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过压时可靠切断电路系统的供电输出,以提升电路系统内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压保护电路、方法及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路系统中出现过压状态时,通常是通过过压保护电路使系统进入安全状态,常用的过压保护电路一般采用比较器+MOS管监控安全系统安全相关电压,当系统过压时,比较器动作,触发MOS管等安全监控链路,切断系统电源源头,将系统电压维持在安全电压范围内,但是开关电源多为反激电源,过压保护电路动作后,通常会切断反激电源控制芯片电源,此时电源系统会进入打嗝状态,而打嗝状态会导致电路系统反复上电,对电路系统内部件进行反复冲击,影响电路系统内部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过压保护电路,旨在过压时可靠切断电路系统的供电输出,以提升电路系统内部件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过压保护电路,该过压保护电路包括:
电压监控电路,用于在检测到电压检测点过压时,向晶闸管输出晶闸管门控信号,所述晶闸管门控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晶闸管导通;
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连接于直流供电端与电源控制芯片的供电端之间,所述直流供电端用于在晶闸管导通时为所述晶闸管提供维持电流,以确保所述晶闸管可靠导通;
晶闸管,所述晶闸管的阴极接地,晶闸管的阳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中点;
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中点,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在所述晶闸管导通时通过所述晶闸管放电,以切断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供电端的供电输出。
可选地,所述储能模块包括二极管和储能单元,
所述储能单元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储能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以及电源控制芯片的供电端;
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中点。
可选地,在所述晶闸管可靠导通时,所述储能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晶闸管和所述二极管进行放电;在所述晶闸管未可靠导通时,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供电端的供电输出储能。
可选地,所述电压监控电路包括过压检测电路和光耦,
所述过压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到电压检测点发生过压时,向所述光耦输出光耦控制信号,其中,所述光耦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所述光耦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光耦控制信号时导通,向所述晶闸管输出所述晶闸管门控信号,其中,所述晶闸管门控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可选地,所述过压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和参考电源,
所述过压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和参考电源,
所述参考电源用于向所述比较器输出参考电压信号;
所述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与电压检测点连接,所述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参考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连接,所述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电压检测点的电压信号和所述参考电压信号,在确定所述电压检测点过压时生成所述光耦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15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开关零件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胆管癌诊断用细胞培养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