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分布式馈线的自动化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5779.5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3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凌;李二霞;杨红磊;张波;刘海涛;吕广宪;亢超群;朱克琪;何连杰;王利;许保平;樊勇华;韩子龙;孙智涛;吴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楼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分布式 馈线 自动化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于分布式馈线的自动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馈线为最小单位,将电网划分为多个拓扑控制区域,每个拓扑控制区域设置一个智能单元作为拓扑智能单元;
根据联络开关的动作次数,将每个拓扑控制区域划分为多个开关控制区域,每个开关控制区域设置一个智能单元作为开关智能单元;
所述开关智能单元,实时监测其所属区域内与其关联的开关及其两端的电路状态,当监测到设备异常时,所述开关智能单元向该区域的拓扑智能单元发送异常信息;所述拓扑智能单元,根据所述异常信息,判断故障位置,并确定转供线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拓扑智能单元保存所属区域的电网拓扑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关智能单元保存其监控开关及所属开关控制区域的电网运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馈线为最小单位,将电网划分为多个拓扑控制区域,包括:
计算馈线的选择度C,根据所述选择度C将馈线平均分布在多个拓扑控制区域,所述馈线的选择度C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其中,P表示馈线的联络强度,Q表示馈线的负载强度,Qmax指馈线的最大负载强度,Qmin指馈线的最小负载强度;Pmax指馈线的最大联络强度,Pmin指馈线的最小联络强度;
根据每个拓扑控制区域的拓扑密度、联络开关密度及线路稳定性平衡原则,确定每个拓扑控制区域的联络开关个数和划分和拓扑控制区域个数,每个拓扑控制区域拓扑密度、联络开关密度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其中,td为每个拓扑控制区域的拓扑密度,sd为联络开关密度;Ns表示整个区域联络开关个数,CN表示当前已划分区域的个数;D表示整个区域的开关数量,Ntotal表示某个区域的点的数量,Etotal表示该区域边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联络开关的动作次数,将每个拓扑控制区域划分为多个开关控制区域,包括:
以月平均动作次数作为参考依据,针对每条馈线,从月平均动作次数开关最高的开关开始判断,若该开关的平均动作次数大于整体的平均动作次数,则针对该开关设立一个独立的开关智能单元;
若该开关的平均动作次数小于整体的平均动作次数,则依次添加邻域内的开关,直到平均动作次数大于等于整体的平均动作次数,则为所有开关设立一个独立的开关智能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电网运行过程中,拓扑智能单元与所属拓扑控制区域内的开关智能单元,实时监控拓扑控制区域的拓扑变化;
当拓扑控制区域发生开关变位时,所述开关智能单元向所述拓扑智能单元发送拓扑变化信息,所述拓扑智能单元更新的电网拓扑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智能单元,根据所述异常信息,判断故障位置,并确定转供线路,包括:
所述转供路线共三种,分别为负载压力小的相连分布式能源线路、同区域中负载空间线路和当前区域外的拓扑智能单元所辖线路;
通过比较线路可增加负载能力LA,拓扑智能单元首先连接到分布式电源开关的开关智能单元sUmn发送请求,当LA1时,sUmn操控开关,并向拓扑智能单元所述发送同意请求的信息;
若不能接入分布式能源,则拓扑智能单元向相邻的分布式电源开关的开关智能单元sUmn发送请求,能提供连接的开关智能单元sUmn接收到请求后,查询其维护的LA,当LA0.5时,回复同意请求信息,当拓扑智能单元接收到任意一个开关智能单元sUmn响应,则向该开关智能单元sUmn发送开关变位指令,其他响应回复不予以回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577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高聚物粘结炸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