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错峰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63269.4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6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黄禄满;魏华深;郑昌宇;黎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天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4 | 分类号: | B60L53/64;B60L53/66;B60L53/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广技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42 | 代理人: | 安琪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错峰 充电 电动汽车 控制系统 | ||
1.一种可错峰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待充电车辆的充电需求信息以及该待充电车辆的车辆调度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需求信息和车辆调度信息计算出充电时长并生成充电方案;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待充电车辆的充电方案为其分配各自的目标充电桩和充电时间段;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充电方案和充电时间段控制所述目标充电桩对每个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操作;
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需求信息获得每个待充电车辆的充电需求量;
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待充电车辆的充电需求量和充电桩的预设充电功率计算出该待充电车辆的充电时长;
分析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待充电车辆的车辆调度信息分析出充电桩的充电周期;
第二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桩的充电周期和每个待充电车辆的充电时长生成该待充电车辆的多个充电方案;
选择模块,包括:
评估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充电桩的内置电池的剩余电量评估出该充电桩的最大充电车辆数量;
配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待充电车辆的多个充电方案按照相同时间段内的重叠度小于等于预设阈值的规则进行配置,获得每个待充电车辆的目标充电方案;
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待充电车辆的目标充电方案确定该待充电车辆的充电时间段;
分配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充电桩的最大充电车辆数量和每个待充电车辆的充电时间段为每个充电桩分配充电车辆;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每个目标充电桩在每个充电时间段内的目标待充电车辆;
提醒子模块,用于在每个充电时间段开始之前发出提醒以使工作人员进行充电;
验证子模块,用于当工作人员使用目标充电桩上的充电枪为每个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时对其进行身份验证;
控制子模块,用于在验证成功后控制所述目标充电桩进入充电模式;
检测子模块,用于检测每个待充电车辆的充电进度并对工作人员发出充满提示;
所述系统还用于:
检测每个待充电车辆充电完毕后的当前充电参数;
计算每个待充电车辆的当前充电参数与期望充电参数之间的偏差;
获取每个待充电车辆的充电协议,根据所述充电协议确定该待充电车辆的标准配置电压;
解析每个目标充电桩的控制信号中的电压配置信号,根据所述电压配置信号获得充电电压;
根据所述当前充电参数与期望充电参数之间的偏差、标准配置电压和充电电压判断是否需要对充电电压进行补偿,若是,利用预设补偿方式对所述充电电压进行补偿;
所述控制子模块在验证成功后控制所述目标充电桩进入充电模式,包括:
获取每个目标充电桩的分组待充电车辆以及每个分组待充电车辆的电池参数;
根据每个目标充电桩的每个分组待充电车辆的电池参数评估出每个分组待充电车辆的最大充电负荷;
根据每个目标充电桩的每个分组待充电车辆的最大充电负荷确定每个分组待充电车辆对应的充电桩充电模式;
根据每个目标充电桩的每个分组待充电车辆对应的充电桩充电模式确定该目标充电桩的充电模式转换机制;
根据每个目标充电桩的充电模式转换机制生成该目标充电桩的充电模式控制信号;
根据每个目标充电桩的充电模式控制信号控制该目标充电桩进入充电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错峰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连接子模块,用于当每个待充电车辆进入预设范围时,接通每位司机对应的手机终端;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每位司机的手机终端的车辆控制app的车辆状态数据获取每个待充电车辆的剩余电量信息,根据所述剩余电量信息生成充电需求信息;
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每个待充电车辆对应的司机传输的停车时间点和取车时间点;
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待充电车辆的停车时间点和取车时间点生成该待充电车辆的车辆调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天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天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326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