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正火温锻内星轮用钢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58148.0 | 申请日: | 202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54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徐乐钱;左锦中;袁静;莫饼干;谢伟;唐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中天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8 | 分类号: | C22C38/18;C22C38/04;C22C38/02;C22C38/06;C21D8/06;C21D1/30;C21D1/18;B22D11/115;B21B1/4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213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火 温锻内星轮用钢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钢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免正火温锻内星轮用钢的制造方法,本发明钢棒按照质量百分比的元素组成为:C:0.19~0.23%;Si:0.20~0.35%;Mn:1.2~1.40%;P≤0.035%;S:≤0.035%;Cr:1.00~1.30%,Al:0.015~0.045%,N:100~200ppm余量时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为连铸机—蓄热式加热炉—连轧机组轧制—KOCKS减定径机组—6#7#水箱—冷床—下线精整—打包入库。本发明优化成分、偏析指数≤1.1、通过高温加热控制氮化铝溶解均匀析出、控制组织为贝氏体共同配合,使温锻加工可以达到免正火而且控制渗碳后晶粒≥7级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正火温锻内星轮用钢的制造方法。
技术背景
热锻温度通常为950℃以上,会导致锻件表面生成厚氧化铁皮,增加后续修磨量;冷加工由于变形抗力大,会导致磨具损耗严重;为兼顾生产中磨具损耗、提高锻件表面质量,目前内星轮较多采用温锻成型。加工工艺为中频感应加热至850~900℃—预断—精锻—切边冲孔—700~780℃去应力退火—渗碳淬火—表面抛丸—成品。该流程生产的内星轮虽然表面质量优异,但由于锻造温度低锻件内部组织不均匀,储存的变形能大,导致后续渗碳过程中晶粒长大驱动力增大,最终成品出现大面积混晶现象,不适用于高载荷要求内星轮。
为了生产细晶粒内星轮产品,锻造厂家通常在渗碳淬火前,应力退火后增加等温正火工艺,该措施虽可解决内星轮混晶问题,但由于正火温度高,导致表面氧化铁皮大量生成,影响表面质量,同时增加成本,不利于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免正火温锻内星轮用钢,可在不增加等温正火工序下得到晶粒均匀细小的内星轮成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表面质量。
一种免正火温锻内星轮用钢的制造方法,具体工艺包括:成分优化、连铸生产、控制轧制,具体步骤如下:
钢棒按照质量百分比的元素组成为:C:0.19~0.23%;Si:0.20~0.35%;Mn:1.2~1.40%;P≤0.035%;S:≤0.035%;Cr:1.00~1.30%,Al:0.015~0.045%,N:100~200ppm余量时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制造方法:
220×260mm断面8机8流弧形连铸机—蓄热式加热炉—连轧机组轧制—KOCKS减定径机组—6#7#水箱—冷床—下线精整—打包入库。
关键工艺参数为:
连铸生产:拉速0.75~0.85m/min,比水量0.25L/Kg,并将二冷比水量分配设定为30%,30%,40%,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为140±5A,频率2±0.2Hz。
钢坯加热:具体加热工艺为:加热一段900~1000℃,加热二段及均热段温度1220~1250℃,高温段加热时间≥80min。
控轧轧制:轧前不穿水,保证进KOCKS温度≥980℃,轧后穿水,控制上冷床温度再650~750℃。
轧制后形成棒材,下游使用后温锻加工成品。具体为:钢棒-下料-中频感应加热850~900℃-预断-精锻-切边冲孔-700~780℃去应力退火-950~960℃渗碳-炉冷至830℃淬火-180℃回火-表面抛丸-成品。
温锻的锻造温度介于钢种两相区,由于两相区变形会产生形变诱导铁素体组织,与过冷奥氏体相比,其硬度低,仅为过冷奥氏体的1/4,因此温锻的变形主要发生在形变诱导形成的铁素体中。组织形变的不均匀导致温锻渗碳后出现大面积的混晶现象。而Mn元素可以增大形变诱导铁素体出现的临界变形量,随着锰含量的提升,临界变形量逐步增大,当锰含量≥1.2%时,可以强烈阻止温锻变形过程中由于变形导致的铁素体产生。但温锻的变形抗力也会随着增大,因此为减小变形抗力,保证温锻过程顺利进行,同时抑制变形时铁素体组织的析出,对钢中Mn含量进行优化,控制1.2~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中天特钢有限公司,未经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中天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581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