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机器人的语音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53889.X | 申请日: | 2022-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5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 发明(设计)人: | 杜兰;陈彬;杜轶锋;周国华;叶国伟;杨光武;廖森平;曾文君;蒋仕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0L15/16 | 分类号: | G10L15/16;G10L15/18;G10L25/87;G10L15/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恒成智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5 | 代理人: | 刘挺;龚洁 |
| 地址: | 51031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2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机器人 语音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语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获取机器人采集的场景音,并基于语音端点检测,分离出所述场景音中的语音部分;
预先建立声学模型,并基于所述声学模型识别所述语音部分,获得第一识别结果;
预先建立语言模型,并基于所述语言模型识别所述语音部分,获得第二识别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识别结果,获得语音处理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机器人的语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机器人采集的场景音,并基于语音端点检测,分离出所述场景音中的语音部分的过程,包括步骤:
收集各应用场景下的非语音数据,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语音与非语音建模,实现语音端点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机器人的语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机器人采集的场景音,并基于语音端点检测,分离出所述场景音中的语音部分的过程,包括步骤:
结合短时场景下的BIC距离以及长时声纹相似性评估中的PLDA,分离出所述场景音中的语音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机器人的语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建立声学模型的过程,包括步骤:
收集各发音风格的训练语音,以提高所述声学模型对发音变化的覆盖性;其中,所述训练语音用于训练所述声学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应用于机器人的语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建立声学模型的过程,包括步骤:
基于模型域、特征域以及特殊音素,进行所述声学模型的建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机器人的语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建立声学模型的过程,还包括步骤:
采用具有时序建模能力的循环神网经络,结合对音素、说话人、环境的预测,优化所述声学模型的建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机器人的语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建立语言模型的过程,还包括步骤:
采用基于字与基于词结合的循环神经网络建模以及语义语言模型,训练所述语言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机器人的语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建立语言模型的过程,还包括步骤:
采用基于N-Gram的篇章级语言模型以及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篇章级自适应,优化所述语言模型。
9.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语音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语音分离模块,用于获取机器人采集的场景音,并基于语音端点检测,分离出所述场景音中的语音部分;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预先建立声学模型,并基于所述声学模型识别所述语音部分,获得第一识别结果;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预先建立语言模型,并基于所述语言模型识别所述语音部分,获得第二识别结果;
语音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识别结果,获得语音处理结果。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机器人的语音处理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未经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5388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