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输送弯管、泵送设备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52721.7 | 申请日: | 202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0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艾三英;刘拼拼;李庶;聂一彪;石先中;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3/00 | 分类号: | F16L43/00;F16L9/14;F16L57/02;B22C9/04;B22C9/24;C23C1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邝圆晖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输送 弯管 设备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泵送设备及制备方法,混凝土输送弯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穿设于外管的内侧并包括金属铸体和多个增强柱体,金属铸体为浇铸成型并具有外弧侧和内弧侧,外弧侧和内弧侧围合形成有供混凝土流过的输送通道,多个增强柱体间隔设置并浇铸埋设于外弧侧的易磨损区域,增强柱体的材料为陶瓷或纤维晶须,则内管是利用铸造工艺,将多个增强柱体浇铸于金属铸体中而制成,浇铸成型的内管复合有金属铸体和增强柱体两种材料,可以达到增加内管的韧性的目的,避免在输送弯管受到冲击时内管出现开裂掉块的现象,提升了输送弯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泵送 设备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输送弯管是泵车、车载泵、拖泵等混凝土泵送设备将混凝土泵送 至目的地的管道。混凝土输送弯管在使用过程中除泵送压力大,由于混凝土 本身常含有大颗粒硬质带尖角骨料,并且在输送弯管处混凝土运动方向发生 变化,故还要求输送弯管具有优秀的耐磨能力以及耐冲击能力。
目前,混凝土输送弯管普遍采用双层输送弯管,双层输送弯管由外管、 内管和两端法兰组成,外管采用韧性好、可起承压作用的碳钢管,内管采用 起耐磨作用的高铬铸铁。由于双层输送弯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承受较大冲 击力,高铬铸铁作为白口铸铁,该组织材料内还有大量的碳化物硬质相,耐 磨性优异,但是碳化物脆性大,受到冲击时材料容易开裂掉块,导致输送弯 管的寿命偏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泵送设备 及制备方法,旨在解决双层输送弯管受到冲击时内管容易出现开裂掉块的技 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其中,混凝土输送 弯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穿设于外管的内侧并包括金属铸体和多个增强柱 体,金属铸体为浇铸成型并具有外弧侧和内弧侧,外弧侧和内弧侧围合形成 有供混凝土流过的输送通道,多个增强柱体间隔设置并浇铸埋设于外弧侧的 易磨损区域,增强柱体的材料为陶瓷或纤维晶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弧侧的易磨损区域包括靠近输送通道的第一端设 置的两个第一易磨损区域,两个第一易磨损区域沿外弧侧的环向间隔设置并 在外弧侧上对称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弧侧在弯向上包括自输送通道的第一端依次设置 的第一弯向过渡段、第一弯向加强段和第二弯向过渡段,第一弯向过渡段沿 外弧侧的弯向的圆心角为12°~18°,第一弯向加强段沿外弧侧的弯向的圆 心角为20°~25°,两个第一易磨损区域位于第一弯向加强段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弯向加强段在环向上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向 过渡段、第一环向加强段、第二环向过渡段、第二环向加强段和第三环向过 渡段,第一环向过渡段和第三环向过渡段对称设置,第一环向过渡段和第三 环向过渡段沿外弧侧的环向的圆心角相等并设置为30°~40°,第一环向加 强段和第二环向加强段对称设置,第一环向加强段和第二环向加强段沿外弧 侧的环向的圆心角相等并设置为30°~40°,两个第一易磨损区域分别位于 第一环向加强段和第二环向加强段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弧侧在弯向上还包括自第二弯向过渡段依次设置 的第二弯向加强段和第三弯向过渡段,第一弯向过渡段和第三弯向过渡段对 称设置,第一弯向加强段和第二弯向加强段对称设置,外弧侧的易磨损区域 还包括两个第二易磨损区域,两个第二易磨损区域位于第二弯向加强段并沿 第二弯向加强段的环向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金属铸体在易磨损区域朝向外管凸出隆起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凝土输送弯管还包括置于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纤维 复合中间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纤维复合中间层包括氧化铝纤维、环氧树脂和固化 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金属铸体为高铬铸铁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527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