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非对称弯曲形状的多段可控弯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47219.7 | 申请日: | 202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0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曹刚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心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对称 弯曲 形状 可控 导管 | ||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非对称弯曲形状的多段可控弯导管,通过设置高性能导管远端上多个柔顺性显著加强的弯曲段实现了微创或介入用微导管的多段控弯,有效增大了可控弯曲角度范围,还能调整各弯曲段使各弯曲段发生弯曲和充分弯曲的牵引力大小范围,实现各弯曲段弯曲顺序的控制,并应用两侧所有镂空图案具有不一致轴向总长度的海波管作为弯曲段的金属加强层得到非对称弯曲段,使可控弯导管在非对称弯曲段处双向弯曲具有不一致的最大弯曲角度,形成期望的非对称弯曲形状,整体结构精密,传动流畅,弯曲形状可精确定制,调弯方式亦多种多样,能够适应更多复杂迂回人体管腔介入或微创治疗的使用要求,拓展了可控弯导管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非对称弯曲形状的多段可控弯导管。
背景技术
导管是人体隔膜穿刺、心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心脏房间隔穿刺术、肾动脉消融术、心脏瓣膜修复术、肿瘤介入栓塞术等具有分叉血管、需要精确定位的人体管腔介入或微创治疗手术中必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通常需要使用预塑性导管预先建立一条体外至目标位置的通道,为后续导丝或其他器械进入诊断和治疗提供通道。但是由于人体个性化结构上的差异,预塑性导管无法完全适配所有的临床需求,一旦插入的导管不符合患者的生理结构,需撤出重新插入新的导管,增加手术时间以及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为了适应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个体化差异,可控弯导管应运而生并得到较为广泛地应用。可控弯导管即是在导管的管体远端设置可控弯段,通过操控导管的手柄带动连接可控弯段的牵引丝沿轴向运动,从而使管体远端弯曲成不同角度,当可控弯段弯曲角度符合人体管腔特定的生理结构特征时,停止操控手柄,此时管体远端对准目标管腔入口,然后通过管体输送诊断和/或治疗器械至目标管腔内。
现有技术中可控弯导管通常远端仅一个弯曲段,单个弯曲段远侧部分能够单向、双向、三向或四向弯曲,各向最大弯曲角度一致,单个弯曲段最大弯曲角度有限,若存在多个弯曲段可有效增大可控弯曲角度范围,还有一些形状复杂、迂回变化的人体管腔要求导管远端实时改变弯曲方向和形状,甚至具有多段弯曲形状,因此现考虑研发具有多个弯曲段的可控弯导管,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在弯曲段处各弯曲方向上获得不一致的最大弯曲角度,通过非对称弯曲形状来适应更多复杂迂回人体管腔介入或微创治疗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非对称弯曲形状的多段可控弯导管,能够适应更多复杂迂回人体管腔介入或微创治疗的使用要求,拓展了可控弯导管的应用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非对称弯曲形状的多段可控弯导管,包括高性能导管和控制手柄,所述高性能导管远端具有一定柔顺性,近端连接固定控制手柄,壁厚由内而外依次分为聚合物内层、金属加强层和聚合物外层,所述聚合物内层和金属加强层间设有一对拉丝腔,一对所述拉丝腔对称设置,均沿轴向贯穿高性能导管,腔内设有牵引丝,所述控制手柄内设收放机构,所述牵引丝一端固定于拉丝腔远端,另一端连接收放机构,所述高性能导管远端上至少设有两处柔顺性显著加强的弯曲段,至少有一个弯曲段为非对称弯曲段,其上金属加强层为海波管,所述海波管表面经切割加工出规律分布的镂空图案,其上一对拉丝腔所在两侧的所有镂空图案具有不一致的轴向总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高性能导管远端上金属加强层由整段金属管材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海波管上同一拉丝腔所在一侧所有镂空图案形状尺寸一致并沿管体轴向等间距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镂空图案为封闭图形。
作为优选,所述镂空图案周向围成角度不小于120度。
作为优选,所述牵拉丝腔位于镂空图案周向中点处。
作为优选,所述镂空图案为螺旋的开放图形。
作为优选,所述收放机构包括但不限于螺杆、线轮和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心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环心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72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