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材料寿命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46096.5 | 申请日: | 202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9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徐焕翔;金志利;陈梓钧;赵振博;朱刚;刘子莲;李银乐;刘沛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帅梦媛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寿命 确定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材料寿命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5G天线高分子材料,包括获取在属于相同环境应力的不同环境参数下,分别对多组目标材料进行老化试验而得到的与目标材料的多个关键特征分别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基于与目标材料的多个关键特征分别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从多个关键特征中确定目标材料的敏感特征;将每组环境参数下敏感特征所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作为目标材料的材料寿命,得到与各环境参数分别对应的材料寿命;将各环境参数、以及各环境参数分别对应的材料寿命,输入与环境应力对应的寿命加速模型,得到材料寿命与环境应力的对应关系。采用本方法能够评估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5G天线高分子材料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5G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材料寿命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5G通讯行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全面屏、多功能组件和大容量电池技术,这些技术会压缩手机空间,使得5G天线可用的手机空间越来越小,对5G天线高分子材料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高分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受各种环境应力,例如温度、湿度、拉力、压力等,影响高分子材料的寿命。传统技术主要是针对高分子材料的机械疲劳、机械磨损、电压击穿、绝缘击穿等原因导致的材料失效的情况,对传统高分子材料进行可靠性试验,以评估高分子材料的寿命。
然而,为了满足5G通信高频高速的需求,5G天线高分子材料和传统高分子材料具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更高的性能,例如5G天线支持的数据传输速度比4G天线更快。因此,传统技术已经无法适应5G天线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要求,需要提供一种新的5G天线高分子材料的材料寿命评估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5G天线高分子材料的材料寿命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材料寿命确定方法,应用于5G天线高分子材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属于相同环境应力的不同环境参数下,分别对多组目标材料进行老化试验而得到的与目标材料的多个关键特征分别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
基于与目标材料的多个关键特征分别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从多个关键特征中确定目标材料的敏感特征;
将每组环境参数下敏感特征所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作为目标材料的材料寿命,得到与各环境参数分别对应的材料寿命;
将各环境参数、以及各环境参数分别对应的材料寿命,输入与环境应力对应的寿命加速模型,得到材料寿命与环境应力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用于确定目标材料在目标环境参数下的材料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材料的目标环境参数,将目标环境参数代入对应关系中,得到目标材料在目标环境参数下的材料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在属于相同环境应力的不同环境参数下,分别对多组目标材料进行老化试验而得到的与目标材料的多个关键特征分别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包括:指示将多组目标材料分别放置于不同的试验环境中,以实现对目标材料进行老化试验,其中,不同的试验环境对应属于相同环境应力的不同环境参数;获取在老化试验的过程中目标材料的各个关键特征的特征值分别达到各自对应的临界值所经历的时间段,其中,目标材料的不同关键特征具有不同的临界值;将目标材料的各个关键特征的特征值分别达到各自对应的临界值所经历的时间段,作为各个关键特征的老化试验时间;基于与目标材料的多个关键特征分别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从多个关键特征中确定目标材料的敏感特征,包括:将与目标材料的多个关键特征分别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中最小老化试验时间所对应的关键特征,确定为目标材料的敏感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未经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60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录像方法和相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SOA服务的车载游戏交互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