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材料寿命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46096.5 | 申请日: | 202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9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徐焕翔;金志利;陈梓钧;赵振博;朱刚;刘子莲;李银乐;刘沛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帅梦媛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寿命 确定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材料寿命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5G天线高分子材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属于相同环境应力的不同环境参数下,分别对多组目标材料进行老化试验而得到的与目标材料的多个关键特征分别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
基于所述与目标材料的多个关键特征分别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从所述多个关键特征中确定所述目标材料的敏感特征;
将每组环境参数下所述敏感特征所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作为所述目标材料的材料寿命,得到与各环境参数分别对应的材料寿命;
将各环境参数、以及各环境参数分别对应的材料寿命,输入与所述环境应力对应的寿命加速模型,得到材料寿命与环境应力的对应关系;所述对应关系用于确定目标材料在目标环境参数下的材料寿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材料的目标环境参数,将所述目标环境参数代入所述对应关系中,得到所述目标材料在目标环境参数下的材料寿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在属于相同环境应力的不同环境参数下,分别对多组目标材料进行老化试验而得到的与目标材料的多个关键特征分别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包括:
指示将多组目标材料分别放置于不同的试验环境中,以实现对目标材料进行老化试验,其中,不同的试验环境对应属于相同环境应力的不同环境参数;
获取在所述老化试验的过程中所述目标材料的各个关键特征的特征值分别达到各自对应的临界值所经历的时间段,其中,目标材料的不同关键特征具有不同的临界值;
将所述目标材料的各个关键特征的特征值分别达到各自对应的临界值所经历的时间段,作为各个关键特征的老化试验时间;
所述基于所述与目标材料的多个关键特征分别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从所述多个关键特征中确定所述目标材料的敏感特征,包括:
将所述与目标材料的多个关键特征分别对应的老化试验时间中最小老化试验时间所对应的关键特征,确定为目标材料的敏感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材料的各个关键特征的特征值分别达到各自对应的临界值所经历的时间段,作为各个关键特征的老化试验时间,包括:
在所述目标材料的其中一个关键特征为电磁波透过系数的情况下,将在所述老化试验的过程中所述目标材料的电磁波透过系数的特征值减小至第一临界值所经历的时间段,确定为电磁波透过系数的老化试验时间;
在所述目标材料的其中一个关键特征为介电常数的情况下,将在所述老化试验的过程中所述目标材料的介电常数的特征值增大至第二临界值所经历的时间段,确定为介电常数的老化试验时间;
在所述目标材料的其中一个关键特征为介电损耗的情况下,将在所述老化试验的过程中所述目标材料的介电损耗的特征值增大至第三临界值所经历的时间段,确定为介电损耗的老化试验时间;
在所述目标材料的其中一个关键特征为热膨胀系数的情况下,将在所述老化试验的过程中所述目标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特征值增大至第四临界值所经历的时间段,确定为热膨胀系数的老化试验时间;
在所述目标材料的其中一个关键特征为电导率的情况下,将在所述老化试验的过程中所述目标材料的电导率的特征值减小至第五临界值所经历的时间段,确定为电导率的老化试验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包括第一函数关系,所述将各环境参数、以及各环境参数分别对应的材料寿命,输入与所述环境应力对应的寿命加速模型,得到材料寿命与环境应力的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环境应力为温度的情况下,将至少三组环境参数、以及与各环境参数分别对应的材料寿命,输入第一寿命加速模型,所述第一寿命加速模型为材料寿命关于温度的函数;
通过将所述第一寿命加速模型进行变换,得到材料寿命关于温度的拟合直线方程;将所述至少三组环境参数、以及与各环境参数分别对应的材料寿命代入所述拟合直线方程,得到材料寿命与环境应力的第一函数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未经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609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录像方法和相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SOA服务的车载游戏交互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