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实时在线气体检测功能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942243.1 | 申请日: | 2022-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4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黄泽建;王涵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砺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帅 |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实时 在线 气体 检测 功能 色谱 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实时在线气体检测功能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属于气体质谱检测处理技术领域,该联用仪包括采样筒,采样筒设置在质谱箱上,采样筒上设置有收集窗,采样筒内设置有助力电机,助力电机输出端上设置有吸收扇叶,收集窗上设置有过滤组件,质谱箱与色谱柱箱连接,质谱箱内设置有接收管,接收管与采样筒连通,接收管远离采样筒一端与电离仓连接,电离仓下方设置有质量分析器,质量分析器下方设置有检测器,电离仓通过传输线与色谱柱箱连接,色谱柱箱上设置有集气口,集气口上设置有载气组件,质谱箱上设置有控制面板,通过两种检测方式分别实现色谱进样质谱检测,以及对外界气体的实时质谱检测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质谱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实时在线气体检测功能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背景技术
质谱联用仪,一种用来观测微观粒子质量的设备,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分子,使该分子失去电子变为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对微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的测量来得到微观粒子的质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库仑力,在磁场中受到洛仑兹力,由于力的作用,微观粒子会具有加速度,以及与加速度对应的运动轨迹。微观粒子质量不同时,加速度以及运动轨迹就会不同,因为质谱的这些特点,它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学、地球化学、核工业、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学卫生、食品化学、石油化工等领域以及空间技术和公安工作等特种分析领域。
但是现有技术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在进行实时气体检测时,这一方面造成了质谱资源的浪费,因为现有GCMS系统中的MS无法直接用于PMS分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因为需要采购两台独立的设备,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此外,还增加了实验室的占地空间,对于实验室空间紧张的客户,这无疑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具有改造能力的客户,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把气体采样装置通过GCMS传输线的位置,将气体引入离子源。但是这样第一需要停机操作,第二需要更改仪器硬件,第三需要用户具有相关的改造能力,第四还需要有配合的软件,操作起来十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实时在线气体检测功能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联用仪包括采样筒,采样筒设置在质谱箱上,采样筒上设置有收集窗,采样筒内设置有助力电机,助力电机输出端上设置有吸收扇叶,收集窗上设置有过滤组件,质谱箱与色谱柱箱连接,质谱箱内设置有接收管,接收管与采样筒连通,接收管远离采样筒一端与电离仓连接,电离仓下方设置有质量分析器,质量分析器下方设置有检测器,电离仓通过传输线与色谱柱箱连接,色谱柱箱上设置有集气口,集气口上设置有载气组件,质谱箱上设置有控制面板,该联用仪具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检测方式是用来对外界气体进行实时在线质谱检测,另外一种检测方式为检测通过气相色谱进样的各种物质。待测样品通过集气口,送进色谱柱箱内,此时的采样筒为关闭状态,不再进入气体,进入到色谱柱箱内的待测物质由色谱柱箱内的组件进行加热,加热完成的待测物质将会通过传输线进入到电离仓内,由电离仓对其进行电离,待测物质被电离之后形成的离子在质量分析器的作用下,被按照离子质荷比的大小进行排列,依次通过质量分析器之后,最终由检测器进行检测。当进行实时气体检测时,需要将载气组件关闭,由采样筒收集气体,并将收集完的气体送入到电离仓内,由电离仓对这些气体进行电离,电离后形成的离子以及离子碎片将会送入到质量分析器内,再由检测器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砺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砺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22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