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倍增机构及血管介入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938378.0 | 申请日: | 2022-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5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健;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神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34/30 | 分类号: | A61B34/30;A61M25/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创致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6127 | 代理人: | 刘素霞 |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倍增 机构 血管 介入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倍增机构及血管介入设备,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倍增机构用于推送鞘导管和/或内导管,内导管沿第一方向至少一部分穿设在鞘导管内,包括固定基座、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第一平台设置在固定基座上并与固定基座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第二平台设置在第一平台上并与第一平台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第一平台用于固定鞘导管,第二平台用于固定内导管。本发明可以在减小设备长度尺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第一平台以及第二平台的行程,增加导管的推进距离,使得血管介入设备能够用于更多类型的介入手术,适用范围更广,同时,血管介入设备尺寸更小,无需占用更多的空间,使得手术操作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倍增机构及血管介入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使用手术机器人等血管介入设备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上,进行血管介入手术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例如长鞘等鞘导管以及球囊导管等内导管,鞘导管与内导管往往是嵌套式的运用,内导管的外径较小,鞘导管的内径较大,内导管可伸入到鞘导管中,鞘导管可在体内提供一个预先的路径,然后内导管在鞘导管中进给,通常情况下,为了使更细的内导管能够进入更微小的血管中,内导管要比鞘导管更长。
在运用血管介入设备进行导管的自动化推进时,须分别控制鞘导管和内导管的推进,在导管的嵌套式推进过程中,鞘导管与内导管需要保持一前一后的相对位置,且内导管的推进距离需大于鞘导管的推进距离,因此,血管介入设备需要有足够的行程范围来满足内导管的推进,这样就导致血管介入设备的尺寸往往比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十分影响手术操作。
目前,一些血管介入设备为了减小设备尺寸,会限制内导管的推进距离,这样虽然能够实现导管的自动化推进,但同时也限制了手术范围,往往只能做一些病灶在冠脉上,内导管推进距离较短的手术,极大地限制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增加导管推进距离的同时减小血管介入设备的尺寸。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倍增机构,用于推送鞘导管和/或内导管,所述内导管沿第一方向至少一部分穿设在所述鞘导管内,包括固定基座、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上并与所述固定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并与所述第一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平台用于固定所述鞘导管,所述第二平台用于固定所述内导管。
可选地,所述固定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朝向所述第一平台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平台包括第一台体和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台体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匹配。
可选地,该倍增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与所述第一平台之间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台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丝杆和第一丝杆座,所述第一丝杆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朝向所述第一台体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一丝杆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台体朝向基座本体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丝杆座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平台包括第二台体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台体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台体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台还包括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台体远离所述第二平台的一侧端面上,所述连接座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台体连接,所述连接座的另一部分用于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台体包括条形槽结构,所述条形槽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连接座包括座体、连接部和第二滑槽,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座体上并用于穿过所述条形槽结构与所述第二台体连接,所述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座体上并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神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神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383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