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管廊跨河道施工排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30485.9 | 申请日: | 2022-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9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华;闫峰;李黎;程培培;袁浚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D1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育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管廊跨 河道 施工 排水 方法 | ||
1.综合管廊跨河道施工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综合管廊基坑两侧的支护桩及其冠梁为架设点,在河流两侧现浇防水混凝土形成挡墙,在河道的合适位置水平横向地浇注防水混凝土形成引水槽,配以混凝土排水管组成引水结构,实现了河流在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改道和正常通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综合管廊跨河道施工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从河岸一侧向施工河道方向进行黏土回填,形成施工平台;
S2、在施工平台上进行综合管廊的桩基施工和桥基施工;
S3、开挖综合管廊的桩基后做冠梁和横向支撑梁,构造引水槽横梁,在引水槽横梁首尾两端砌筑通水槽块,在通水槽块之间的中间区域向下进行明挖,利用冠梁和横梁在该区域向下构造引水槽的浇筑槽,并向其中浇筑防水混凝土形成构造引水槽的钢筋混凝土主体;
S4、在引水槽进出水口方向填土形成临时围堰,加宽回填区,并在加宽过程中埋设混凝土排水管,在管上填土至原本高度,形成临时通道的一侧;
S5、破除临时围堰,回填河道的剩余部分,形成临时通道的两侧,并在河道中形成了完整的引水结构,将通水位置从未填土的河道转移至引水槽横梁处,河水经过混凝土排水管泄洪后,通过通水槽块上的通水孔和引水槽内连通,实现回填区的正常通水,在临时通道上进行后续施工流程;
S6、在综合管廊施工和桥梁施工都完成后,就地破除引水结构,恢复河道原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综合管廊跨河道施工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向下明挖的深度为至少2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综合管廊跨河道施工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S5中,先在S1中采用半筑岛法对施工河道进行黏土回填至河宽四分之三,再在S5中回填河道剩余的四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综合管廊跨河道施工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首尾两端的所述通水槽块之间通过引水槽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综合管廊跨河道施工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利用冠梁和横梁向下用钢筋构造出浇筑槽的槽型,再在钢筋槽型上浇筑形成引水槽的钢筋混凝土主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综合管廊跨河道施工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引水槽的输出端连通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河流的下游。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综合管廊跨河道施工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的内部与所述混凝土排水管的内部贯通连接,所述混凝土排水管的输入端连接河流的下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3048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