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底盘的防撞性能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26901.8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0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丛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志势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苏州博格华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8 | 代理人: | 丁浩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底盘 性能 测试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底盘的防撞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支撑台以及设置在支撑台表面的固定组件、调整组件和冲击组件,所述支撑台,包括开设在支撑台表面的第一滑槽和凹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台表面的第一固定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台表面的第二固定架。其有益效果是,该安全底盘的防撞性能测试装置,通过伸缩杆、弹簧和固定板,得以对汽车底盘进行固定,从而对汽车底盘进行不同冲击的撞击测试,从而对底盘的防撞性能进行检测,同时配合调整组件,能够做到不移动底盘的情况下,调整底盘的方向,使底盘能够从正面对冲击组件变成侧面对冲击组件,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节省了人工调换底盘位置的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底盘的防撞性能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 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和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但是现有的汽车底盘受到外界物体撞击时,会使底盘直接变形损坏,为此众多生产厂家推出了多款防撞性能好的底盘,但是现有的检测设备较为简单,其撞击检测数据不够精确,并且在对底盘不同位置进行测试时,还需要人工将底盘调换位置,严重影响测试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底盘的防撞性能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底盘的防撞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支撑台以及设置在支撑台表面的固定组件、调整组件和冲击组件,
所述支撑台,包括开设在支撑台表面的第一滑槽和凹槽;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台表面的第一固定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台表面的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架表面均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固定有固定板;
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固定在凹槽内壁的升降单元以及设置在升降单元上端的支撑板、承载板和连接轴,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承载板能够通过所述连接轴进行相对转动;
所述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架中间位置。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架下表面固定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固定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块与和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台表面,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均有两组,且对称排布。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内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壁固定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一端固定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转动轴能够通过所述螺纹活动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架表面。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动腔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螺纹管表面固定有第二滑块,所述螺纹管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在所述活动腔中。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承载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固定槽和环形卡槽,所述连接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固定槽中,所述环形卡槽内部设置有滚珠。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表面设置有固定件,所述承载板与所述支撑板能够通过所述固定件相固定,所述固定件有若干个,且呈矩形排布。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冲击组件固定在所述支撑台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志势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志势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69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