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走式扁丝纱包卸料上管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26342.0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8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罗增国;邱中衡;欧阳文;朱嵩;陈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力通用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7/04 | 分类号: | B65H67/04;B65H6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勤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7 | 代理人: | 史应俊 |
地址: | 213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走式扁丝纱包 卸料 一体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走式扁丝纱包卸料上管一体机,涉及扁丝纱包回收技术领域,包括机体、支撑立架和传输皮带,还有装卸单元、堆垛单元、上料单元和行进单元;装卸单元包括支撑基板、外夹式三爪盘和内胀式三爪盘;堆垛单元包括支撑横板、两个内夹板和外夹板,外夹板的底部设有顶管内沿;上料单元包括堆积仓和导料架,堆积仓内升降设置有抬板,导料架内开设有导料通道且其底部平动有收料座。本发明通过外夹式三爪盘和内胀式三爪盘的配合实现对纱包的平稳转移,通过内夹板和外夹板的配合实现对批量纱包的快速堆垛,并且纱包从卷绕机到传输皮带再到转运车的转移过程中,始终保持平稳、不晃动、不偏转,最终保障了纱包回收的稳定性和回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扁丝纱包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走式扁丝纱包卸料上管一体机。
背景技术
扁丝是由成纤聚合物经熔融挤压成膜或吹塑成膜,再经拉伸、切割而成,被切割形成的多条扁丝会同时输送进入到大型卷绕机中,卷绕机侧壁排列安装有多个支撑辊,支撑辊上套设有纱管,卷绕机通过支撑辊在带动纱管转动过程中扁丝会连续不断的缠绕在纱管外围,从而形成扁丝纱包(简称纱包)。纱包成型后需要进行回收,而卷绕机的回收位置则需要替换上新的并且空的纱管,回收的纱包则送入编织机中并通过编织机制作成包装袋、地毯等产品。
在纱包从卷绕机上取出并送入编织机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纱包的平稳,使其在转移途中不会发生转动和晃动。其目的一是为了防止纱包掉套,不影响纱包的使用;目的二是避免散乱的扁丝掉落进入或者卡入卷绕机中,不影响卷绕机的正常传动;目的三是避免纱包集中堆垛后相互缠绕,不影响独立取出;目的四是为了保持扁丝的张力,使得纱包送入编织机后其能保持恒张力放卷,缩短编织机的调试时间。
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式为人工拿取纱包或者机械手直接夹取纱包,集中收纳并且集中转移,人工拿取纱包耗时耗力且不够平稳,而机械手的夹取动作不够稳定且由于移动路径长,容易掉套,上述方式在夹取和转移纱包的过程中,纱包不能始终保持平稳状态,因而扁丝容易松散,松散的扁丝会影响上述目的一到目的四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走式扁丝纱包卸料上管一体机,具有卸料快速、转移平稳、批量回收、自动上管的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走式扁丝纱包卸料上管一体机,包括机体、竖立于机体内的支撑立架和横卧于机体内的传输皮带,支撑立架的两相对面分别设置有装卸单元和堆垛单元;装卸单元包括支撑基板,支撑基板活动于机体内外且其朝向卷绕机的待卸卷工位方向设置有外夹式三爪盘和内胀式三爪盘;堆垛单元包括支撑横板,支撑横板活动于机体内且其底面设置有两个内夹板,两个内夹板外侧还设置有两个外夹板,外夹板的底部设置有顶管内沿;机体的一端设置有上料单元,上料单元包括堆积仓和导料架,堆积仓的顶部呈开口结构且其内部升降设置有抬板,导料架内开设有导料通道且导料通道底部开口处平移设置有收料座;机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行进单元,用于支撑并带动机体沿卷绕机的待卸卷工位侧行进。
进一步设置为:外夹式三爪盘由第一卡盘体和三个夹爪件组成,夹爪件的端部设置有与纱管外径贴合的内凹面;内胀式三爪盘由第二卡盘体和三个内胀件组成,三个内胀件聚拢后所围直径小于纱管内径。
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横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横轨,两个外夹板/两个内夹板分别滑动于横轨的两端,支撑横板内设置有动力气缸且动力气缸通过连杆推动两个外夹板/两个内夹板同步滑动。
进一步设置为:机体内设置有X轴驱动机构、Y轴驱动机构和Z轴驱动机构;支撑基板的动力采用X轴驱动机构、Y轴驱动机构和Z轴驱动机构的联合驱动使得支撑基板可在机体内外的三维空间内移动,其中,支撑基板上的外夹式三爪盘和内胀式三爪盘始终正对面向卷绕机一侧;支撑横板的动力采用Y轴驱动机构和Z轴驱动机构的联合驱动使得支撑横板可在机体内的二维空间内移动,抬板的动力采用Z轴驱动机构驱使得抬板可在堆积仓内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力通用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力通用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6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型试验多功能均衡加载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代码编译方法及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