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缝幕墙铝板智能生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920781.0 | 申请日: | 2022-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8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士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F1/08 | 分类号: | C23F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广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01 | 代理人: | 张启炎 |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无缝 幕墙 智能 生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缝幕墙铝板智能生产装置,包括主支架,所述主支架的顶部对应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通过滑动安装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内部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设置有蚀刻液滴加管,所述主支架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蚀刻液储存箱,所述蚀刻液储存箱的一侧贯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蚀刻液滴加管相互贯通设置,所述主支架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贯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与滑槽的两侧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滑动座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板幕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缝幕墙铝板智能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铝板蚀刻前,为保证丝印油墨与铝板面具有良好附着力,因此先彻底清除铝板蚀刻表面的油污及氧化膜。除氧化膜也要根据铝板的种类及膜厚的情况选用最好的浸蚀液,保证表面清洗干净。
然而蚀刻过程可能分为多次分批进行,铝板在放置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氧化点,此时需要扫描新的氧化点后再进行浸蚀,但是由于原来的浸蚀区域通过外观与常规看不出溶液浓度的差别,有些区域内部的化学物质还没有完全反应稀释完毕,新滴加的浸蚀液区域可能与原来的浸蚀液相互重合,如果浓度过高会造成铝板的过度浸蚀,实用性差,现有的方法采用手动避开原区域的方法,不够智能,无法适应自动化生产。因此,设计实用性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缝幕墙铝板智能生产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缝幕墙铝板智能生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无缝幕墙铝板智能生产装置,包括主支架,所述主支架的顶部对应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通过滑动安装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内部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设置有蚀刻液滴加管,所述主支架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蚀刻液储存箱,所述蚀刻液储存箱的一侧贯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蚀刻液滴加管相互贯通设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主支架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贯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与滑槽的两侧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滑动座通过螺纹活动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块的内壁插接设置有连通软管,所述连通软管的一端与水泵的输出端贯通连接,且连通软管与水泵的连接处设置有伸缩波纹管。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动座的侧壁安装有若干个环形保持架,所述连通软管滑动穿过环形保持架,位于滑动座的靠近侧边位置的连通软管上具有向下弯曲的U型弯折部,所述滑动座的侧边开设有方形孔,且连通软管穿过方形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动座的底部均匀间隔安装有电磁铁,各个所述电磁铁均由独立的电源控制,所述移动块与滑动座的接触位置设置有永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永磁铁为配合结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动座的顶部侧边位置安装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探测端与移动块为配合结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丝杆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均与外部电源和控制系统电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蚀刻液滴加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蚀刻液滴加管的内部设置有流量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士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士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07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活性复合超细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一步法制备水性聚氨酯的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