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绕线式无刷双馈电机转子绕组设计方法、绕组及电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17931.2 | 申请日: | 2022-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7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 发明(设计)人: | 于克训;谢贤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H02K3/12;H02K15/09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彭军芬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绕线式无刷双 馈电 转子 绕组 设计 方法 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绕线式无刷双馈电机转子绕组设计方法、绕组及电机,属于电机绕组设计领域,方法包括:S1,将两个单极对数槽号相位图合并绘制在一起,得到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S2,基于预设划分尺度将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划分为多个分布结构相同的块图;S3,以产生两种极对数不同且旋转方向相反的磁动势为目标选择块图,选择的块图的槽号为转子绕组的中间槽号;S4,设置新的预设划分尺度并重复执行S2‑S3,直至得到N组中间槽号,N为不小于2的预设值;S5,以槽内各处电流方向相同为约束,采用轴线对准的方式将同一相转子绕组的中间槽号叠加起来,得到各相转子绕组的最终槽号。提高转子绕组设计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绕组设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绕线式无刷双馈电机转子绕组设计方法、绕组及电机。
背景技术
无刷双馈电机定子上有两套极对数不同的绕组,分别为极对数为pp的功率绕组和极对数为pc的控制绕组,两套绕组通过特殊设计的转子实现间接耦合,从而实现两套绕组之间的能量传递。转子结构是无刷双馈电机设计的核心部分,也是影响电机性能的关键因素,目前主要存在同心笼式、磁阻式和绕线式三种结构,绕线式转子结构由于较小的谐波含量和较好的电机运行性能,在众多转子结构形式中脱颖而出。
目前,主要以交流电机绕组理论中的齿谐波原理为基础,对无刷双馈电机绕线式转子结构进行绕组设计。这种设计方法存在以下不足:设计得到的转子基本槽数很少,导致谐波次数多、谐波分量较大;转子线圈种类多且线圈排布不规律,导致制造和下线工艺非常复杂;绕组相数、转子槽数等都受两种极对数组合的严格限制,制约了转子绕组结构方案设计的灵活性和电机性能的优化提升;设计方案不够直观,无法直观地得到对两种磁场极对数均具有良好对称性与较高分布系数的绕组方案,必须通过多次反复试探,大大限制了转子绕组设计方案的灵活性和广泛性。除此之外,这种设计方法所得方案的优劣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主观经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绕线式无刷双馈电机转子绕组设计方法、绕组及电机,其目的在于克服齿谐波设计原理的局限,提高转子绕组设计的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式无刷双馈电机转子绕组设计方法,包括:S1,将两个单极对数槽号相位图合并绘制在一起,得到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两个所述单极对数槽号相位图分别代表pp极对数、pc极对数的槽号相位图;S2,基于预设划分尺度将所述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划分为多个分布结构相同的块图;S3,以产生两种极对数不同且旋转方向相反的磁动势为目标选择块图,选择的块图的槽号为转子绕组的中间槽号;S4,设置新的预设划分尺度并重复执行所述S2-S3,直至得到N组中间槽号,N为不小于2的预设值;S5,以槽内各处电流方向相同为约束,采用轴线对准的方式将同一相转子绕组的中间槽号叠加起来,得到各相转子绕组的最终槽号。
更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划分尺度包括转子绕组相数和相带,所述S2包括:基于各相转子绕组之间的相位差,根据所述相带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进行划分,根据所述转子绕组相数在第二方向上所述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分布结构相同的块图,所述第一方向为横向和竖向中的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横向和竖向中的另一方向。
更进一步地,划分后在相同第一方向上的块图为同相转子绕组的不同块图方案,所述S3还包括:对于为任一相转子绕组选择的块图,将选择的块图的部分转子绕组替换为所述任一相转子绕组的其它块图方案中的相应转子绕组,相同相位直接替换,相反相位反向连接替换。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子绕组相数≥3。
更进一步地,所述S5之后还包括:将每相转子绕组分为两部分,各相转子绕组的一部分采用星型连接,各相绕组的另一部分采用三角型连接。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式无刷双馈电机转子绕组,由上述绕线式无刷双馈电机转子绕组设计方法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79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