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润滑高精直线导轨的智能输送线及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17400.3 | 申请日: | 202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9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叶邦华;唐亚艳;诸敏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凯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3/08 | 分类号: | B65G43/08;B65G47/64;B65G47/88;B65G15/12 |
代理公司: | 苏州闽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56 | 代理人: | 李超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直线导轨 智能 输送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高精直线导轨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润滑高精直线导轨的智能输送线及生产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润滑高精直线导轨的智能输送线,包括:第一传动电机固定在第一运输一端外壁,第一传动电机适于驱动第一运输和第二运输同步循环转动;升降部设置在支撑立架一端,第三运输固定在升降部的活动端,升降部适于驱动第三运输竖直上下移动;其中升降部驱动第三运输竖直移动,以使第三运输的端部接近第一运输或第二运输,以将第一运输上的物料转运至第二运输;通过第一运输、第二运输、第三运输的配合,来达到自动升降上下料,同时上下料在支撑立架的同一侧,方便了操作人员上下料,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精直线导轨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润滑高精直线导轨的智能输送线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动化生产输送线,采用PLC控制系统与气动系统的配合,可以根据输送线多工位各种不同的运动类型,实现智能化自动编排和控制的输送。而为了更好的服务自动化控制,作为动力系统的电机需要实时监测电机的流量和工作状态,因此,需要在电机的进线端设置一电流传感器,来实时监测电机工作时的电流,防止局部电机过载,影响整体的输送线工作效率;而现有技术中的电流传感器的安装多材料螺栓固定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拆卸检修电流传感器时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因此,研发一种自润滑高精直线导轨的智能输送线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润滑高精直线导轨的智能输送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润滑高精直线导轨的智能输送线,包括:支撑立架、第一运输、第二运输、第一传动电机、第三运输和升降部,所述第一运输和所述第二运输均水平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架上,且所述第一运输设置在所述第二运输上方;
所述第一传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运输一端外壁,所述第一传动电机适于驱动所述第一运输和所述第二运输同步循环转动;
所述升降部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架一端,所述第三运输固定在所述升降部的活动端,所述升降部适于驱动所述第三运输竖直上下移动;其中
升降部驱动所述第三运输竖直移动,以使所述第三运输的端部接近第一运输或第二运输,以将第一运输上的物料转运至第二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运输包括:两第二横梁、两第二输送带、两第二从动轴、两第二限位杆和若干第二支撑杆,两第二横梁对称设置,且每所述第二横梁垂直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架上;
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等间距固定在两第二横梁之间;
两所述第二从动轴可转动的设置在两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且一个所述第二从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输送带套设在两所述第二从动轴外壁,所述第二从动轴适于驱动所述第二输送带循环转动;
两第二限位杆分别固定在两所述第二横梁侧壁,且所述第二限位杆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运输包括:两第一横梁、两第一输送带、两第一从动轴、两第一限位杆和若干第一支撑杆,两第一横梁对称设置,且每所述第一横梁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架上;
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等间距固定在两第一横梁之间;
两所述第一从动轴可转动的设置在两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一传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下端,且所述第一传动电机与所述第一从动轴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输送带套设在两所述第一从动轴外壁,所述第一从动轴适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循环转动;
两第一限位杆分别固定在两所述第一横梁侧壁,且所述第一限位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方;其中
所述第一传动电机适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同步反向循环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下部还固定有一阻挡装置,所述阻挡装置适于限位高精直线导轨水平滑动;
所述阻挡装置包括:阻挡支架、阻挡气缸、阻挡接触板和两接触轮,所述阻挡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或第二横梁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凯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凯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74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