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抗菌银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12673.9 | 申请日: | 202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8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江聪;朱茂兰;应宗波;张恒星;丘寿达;游俊雄;陈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岩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紫金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福建展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303 | 代理人: | 詹宇鹏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抗菌 银盐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水溶性抗菌银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
S1:首先向处理装置内部加入适量的水,进而向处理装置内部加入含有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聚甲基丙烯酸钠、聚甲基丙烯酸钾、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的钠盐,通过启动驱动电机(3),进而通过驱动轴(4)带动将钠盐与水搅拌均匀,从而使得钠盐与水充分溶合;
S2:待钠盐与水充分溶合后,向水中加入含有硝酸银的盐类,进而通过处理装置对溶合有钠盐与银盐的水充分搅拌,使其在处理装置内部发生置换反应;
S3:待置换反应完毕后,通过过滤膜将处理装置内部的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S4:将固体中的水去除,即可得到水溶性抗菌银盐;
S1中所述的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机体(1);靠近所述处理机体(1)的顶部位置处连接有加料管(2);所述处理机体(1)的顶部固接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固接有驱动轴(4);所述驱动轴(4)上固接有若干个搅拌叶片(41);所述处理机体(1)的底部位置处连接有出液管(5);所述处理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膜(6);所述驱动轴(4)与出液管(5)之间设有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可在处理机体(1)内部反应完毕前,对溶液进行阻挡;
所述开合组件包括挡液板(15);所述挡液板(15)滑动连接在处理机体(1)的内部,且设置在搅拌叶片(41)与过滤膜(6)之间,与处理机体(1)的顶面或底面呈平行设置;所述挡液板(15)的侧壁上固接有拉动板(14);所述拉动板(14)远离挡液板(15)一侧的侧壁与处理机体(1)的侧壁之间固接有弹簧;所述拉动板(14)的滑动腔内固接有阻挡橡胶环(16),且阻挡橡胶环(16)设置在拉动板(14)远离挡液板(15)的一侧;所述驱动轴(4)的侧壁上固接有第一同步轮(7);所述处理机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稳定转轴(10);所述稳定转轴(10)上固接有第二同步轮(8);所述第二同步轮(8)的底面呈螺纹形设置;所述第一同步轮(7)与第二同步轮(8)之间连接有同步带(9);所述处理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推气腔;所述推气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气板(12);所述推气板(12)的顶部固接有推动杆(11);所述推动杆(11)的顶部与第二同步轮(8)的底面接触;所述推气板(12)的顶部与推气腔的顶部之间固接有弹簧;所述推气腔的无杆腔一侧与拉动板(14)滑动腔的有杆腔一侧之间连接有导气管(13);所述推气板(12)的内部开设有通气孔,且通气孔与导气管(13)之间均设置有瓣膜形状的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只在推气板(12)向上移动时才可通过气体;
所述处理机体(1)的内部对应拉动板(14)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摆动杆(20);所述摆动杆(20)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21);所述处理机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块(18);所述连接杆(21)的端部转动连接在定位块(18)顶部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定位块(18)的底部固接有击打杆(19);所述定位块(18)的底部与定位块(18)的滑动腔底部侧壁之间固接有弹簧;所述过滤膜(6)的侧壁上固接有传导杆(17);所述击打杆(19)与传导杆(17)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溶性抗菌银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5)的外部套设有若干个传导套环(23);所述传导杆(17)的底部与传导套环(23)之间固接有拉绳(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溶性抗菌银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6)为倾斜设置;所述处理机体(1)的内部可拆卸安装有收集屉(25);所述收集屉(25)设置在过滤膜(6)的网架较低一侧;所述过滤膜(6)的网架与处理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出料口(24);所述出料口(24)开设在过滤膜(6)与收集屉(25)内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溶性抗菌银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橡胶环(16)远离拉动板(14)的一侧为空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岩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紫金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龙岩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紫金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267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