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欧洲芍药根段扦插快繁种苗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00269.X | 申请日: | 2022-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0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史国安;史田;高双成;史帅营;郭香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2/10 | 分类号: | A01G2/10;A01G7/06;A01N43/90;A01N47/36;A01N37/10;A01P21/00 |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王磊静 |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欧洲 芍药 扦插 种苗 方法 | ||
一种利用欧洲芍药根段扦插快繁种苗的新方法,将秋天达到正常发育的欧洲芍药根采收后,切分为3‑5 cm的根段,用催芽剂浸泡处理20‑30 min,晾干后按照生物学上端朝上移入沙床,于20‑25℃条件下保湿催芽45‑60天,然后再移入到栽植箱,放置于室外定期补充水分保湿,3‑4月份自然条件下生根发芽,即可形成完整的芍药植株,部分小植株当年可以正常开花。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显著缩短欧洲芍药快速繁育时间,提高欧洲芍药繁育效率,还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人力和生产成本,在规模化的欧洲芍药品种种苗快速生产繁育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快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欧洲芍药根段扦插快繁种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观赏植物,如今在国际鲜切花市场上,以欧洲芍药切花大放光彩,前景广阔,国内从荷兰开始大量引进欧洲芍药切花品种。芍药科芍药属包含了牡丹组、芍药组和人工杂交出的伊藤组,长期以来芍药属植物品种商业化种苗繁殖多以嫁接和分株繁殖为主,扦插和组培繁殖为辅。嫁接和分株繁殖人工成本较高,存在着费工费时效率低下的问题;扦插和组培繁殖技术不成熟,应用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自然条件下没有观察到有芍药根段萌芽形成植株小苗的案例。研究表明,植物生长发育受到内源激素水平的调控,外源激素能够改变植物体内源激素平衡,从而调节植物的根芽分化,达到调控植物形态建成的目的。
河南科技大学史国安等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芍药嫩茎扦插繁殖的方法,ZL201310505893.3”,以芍药嫩枝切段,通过喷雾育苗方法,涂抹植物萌芽剂诱导芍药枝条切段产生出不定芽和不定根,并成功用于珍贵芍药品种的枝条扦插育苗快繁;北京林业大学于晓楠等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根茎繁殖芍药的方法,ZL201811457730.9”,以中国芍药品种的根茎结合部的结节切段,成功实现了芍药的扦插育苗快繁。
现有芍药的繁殖技术方法繁育效率低下,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芍药的繁殖效率用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围绕欧洲芍药切花品种发明一种新的高效、可靠的种苗繁殖方法是迫切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欧洲芍药根段扦插快繁种苗的方法,其操作简单,能够显著缩短欧洲芍药快速繁育时间,提高欧洲芍药繁育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欧洲芍药根段扦插快繁种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于秋季移栽期,挖出达到分株标准的欧洲芍药植株,取欧洲芍药根段,移入催芽操作车间进行欧洲芍药根段切口愈伤组织的形成;
(2)取步骤(1)处理后的欧洲芍药根段,浸入配制好的催芽剂中20-30 min,取出后晾干;
(3)将步骤(2)晾干后的欧洲芍药根段移入沙床中保湿催芽处理;
(4)将步骤(3)处理后的欧洲芍药根段移入到装有栽培基质的栽植箱,放置于室外,定期补充水分保湿,至3-4月份自然条件下即得完整的芍药植株。
进一步地,步骤(1)中,催芽操作车间的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50-70%,处理时间为2-3 h。
进一步地,步骤(1)中,取欧洲芍药根段的过程为:取粗度达到1-1.5 cm的下端根,斜切成3-5 cm的根段。
进一步地,步骤(2)中,欧洲芍药根段浸入催芽剂的方式为:以生物学上端朝下的方式浸入。
进一步地,步骤(2)中,先欧洲芍药根段每10段捆成1把,然后整体浸入催芽剂溶液中。
进一步地,步骤(3)中,欧洲芍药根段移入沙床的方式为:按照生物学上端朝上的方式移入。
进一步地,步骤(3)中,沙床的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02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