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树林杆菌及其应用和秸秆纤维素降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98692.0 | 申请日: | 2022-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1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影;张根;陈涛;胡杰;肖雪霞;陈杨洋;李心曙;姚何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9/02;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黄尧昆 |
地址: | 241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树林 杆菌 及其 应用 秸秆 纤维素 降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树林杆菌,所述红树林杆菌的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23765,所述红树林杆菌的16s rDNA的基因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该红树林杆菌应用于对秸秆的纤维素的降解。降解方法为:将红树林杆菌菌株涂布至LB固体平板中,培养2d;用无菌水将培养后的红树林杆菌菌株制成菌悬液;分别取5mL的所述菌悬液接种于含有秸秆的培养基中,并于28℃、120rpm环境下振荡培养;10d后通过过滤的方法将残余秸秆取出,用蒸馏水和稀盐酸溶液冲洗去除无机盐以及秸秆上附着的菌体和CaCOsubgt;3/subgt;沉淀;80℃烘干至恒重,以失重法计算秸秆降解率。本发明的红树林杆菌具有高耐热能力、诱导产酶速度快和降解能力强等优点,对用于开发农业秸秆降解菌剂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树林杆菌及其应用和秸秆纤维素降解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经微生物代谢处理后,可以转化为能源、饲料及化工原料,也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能够降解纤维素的真菌和细菌,它们能够分泌多种纤维素酶类,如β-葡聚糖苷酶、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等,并已经在食品、饲料、医药、纺织、洗涤剂和造纸工业等诸多领域开展工业应用。
另外,农业种植产生了大量秸秆废弃物。随着禁止秸秆焚烧政策的实施,需要新的环境友好型的方法来处理这些秸秆废弃物。相对于化学手段,基于纤维素酶或纤维素降解菌的生物处理手段对环境造成污染更低,但因微生物法通常用酶量大、成本高,目前尚难以广泛应用与秸秆废弃物的处理。因此,仍需从特殊生态环境中筛选产量高、分解能力强、适应范围广的纤维素降解菌,进而降低工业应用的成本。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陆海交汇的海湾河口潮间带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红树林区域土壤中含有大量纤维素、木质素和几丁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因此红树林土壤中的许多微生物,特别是真菌和放线菌,均可以产生各种纤维素降解酶。因此,红树林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从红树林生态环境中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工业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红树林杆菌降解秸秆纤维素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红树林杆菌,所述红树林杆菌的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23765,所述红树林杆菌的16s rDNA的基因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红树林杆菌在培养基上培养48h后,H17菌落呈圆形,乳白色隆起、边缘整齐光滑,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红树林杆菌在纤维素培养基上培养两天后,经刚果红染色显示水解圈直径(D)和菌落直径(d)分别为13.70±2.33mm,4.30±0.67mm;D/d值为3.1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红树林杆菌的应用,应用于对秸秆的纤维素的降解。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秸秆包括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和水稻秸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红树林杆菌降的秸秆纤维素降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将红树林杆菌菌株涂布至LB固体平板上或者接种至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d;
步骤200、用无菌水将培养后的红树林杆菌菌株制成菌悬液;
步骤300、分别取5mL的所述菌悬液接种于含有秸秆的液体培养基中,并于28℃、120rpm环境下振荡培养;
步骤400、10d后将残余秸秆过滤出来,用蒸馏水和稀盐酸溶液冲洗去除无机盐以及秸秆上附着的菌体和CaCO3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8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