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akra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98615.5 | 申请日: | 2022-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9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斌;郑文杰;张启帆;陈记习;韩见强;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16;H01R13/0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akra 连接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Fakra连接器,包括由介电材料一体注塑成型的复合结构,复合结构与外导体、内导体通过注塑而结合固化为整体,外导体包括沿中心轴线前后分布的接触部和外引脚,接触部的内部或外部设有用于调节阻抗的外导体变径结构;外导体在外引脚与接触部的连接处设有弯折部;内导体包括前后分布的接触段、凸缘台阶段、内引脚。本发明没有单独的绝缘体零件,无需组装零件,外导体变径结构能够调节产品特性阻抗到目标值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内导体上设置凸缘台阶段,能够应对外导体的弯折部的阻抗突变,凸缘台阶段的直径大于其前后部分的直径,凸缘台阶段上设有凸缘变径结构,凸缘变径结构为凹槽或凸起,以配合外导体进行阻抗匹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输信号的连接器,具体涉及Fakra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信号)连接器,如Fakra连接器,可传输射频信号、视频信号,广泛应用于车载电子设备,如摄像头、天线等信号的传输。其由内导体、外导体、绝缘体、外壳体组装而成,外壳体与外导体及内导体为同轴结构,内导体、外导体为金属材质,其制造时是先将内导体组装到单独的绝缘体零件内,再将绝缘体连同内导体组成的组件一起组装到由机加或压铸成型的外导体中,最后在外导体外部组装外壳体,现有的Fakra连接器,作为插座,可以与线端的同类型产品对配,实现信号的传输。对于高频高速连接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会受到特性阻抗的影响。而由于上述的Fakra连接器在组装时的公差累积,连接器对配(即对应配合,指连接器与对应的连接器进行连接配合)后通常会有一定的晃动余量,因此在连接器的对配部位会有结构及介质的变化,这必定会引起阻抗的变化而达不到要求,进而影响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Fakra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Fakra连接器因产品特性阻抗不达标导致的信号传输质量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Fakra连接器,包括外导体、内导体,包括由介电材料一体注塑成型的复合结构,复合结构与外导体、内导体通过注塑而结合固化为整体,复合结构包括两部分:外壳体、绝缘部,外壳体设有用于容纳外导体、内导体的容纳腔,容纳腔内的外导体、内导体沿中心轴线同轴设置,外导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沿中心轴线延伸的供对配连接器的与外导体插配的部分插入的外环形间隙,外导体与内导体之间设置有处于绝缘部前方的、供对配连接器的与内导体插配的部分插入的内环形间隙;外导体包括沿中心轴线前后分布的接触部和外引脚,接触部的内部或外部设有用于调节阻抗的外导体变径结构,外导体变径结构在基于中心轴线的径向上与内导体的针孔对配区域相对应;外导体在外引脚与接触部的连接处设有距离中心轴线的径向尺寸由小变大的弯折部;内导体包括前后分布的接触段、凸缘台阶段、内引脚,在基于中心轴线的径向上凸缘台阶段的外表面与弯折部的内表面相对应且有设定的距离,凸缘台阶段的侧面设有与弯折部对应而进行阻抗匹配的凸缘变径结构。
本发明的Fakra连接器中,复合结构:外壳体~绝缘部结构为注塑成型,没有单独的绝缘体零件,无需组装零件,能够避免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因晃动引起的阻抗变化;同时,在Fakra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的对手件(是指与连接器对配的连接器的对配部件)对配时,所述的外导体变径结构可以使因针孔对配而导致的局部阻抗低点升高,以调节产品特性阻抗到目标值,如50欧姆、75欧姆等,从而使得链路阻抗匹配,提高信号传输质量。为便于焊接并保证阻抗一致性,外引脚所组成的轮廓圆直径需要大于接触部直径,因此,外导体在外引脚与接触部的连接处设有距离中心轴线的径向尺寸由小变大的弯折部,为应对该弯折部的阻抗突变,在内导体上设置凸缘台阶段,凸缘台阶段的直径大于其前后部分的直径,凸缘台阶段上设有凸缘变径结构,凸缘变径结构为凹槽或凸起,以配合外导体进行阻抗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凸缘台阶段为棱柱,所述的凸缘变径结构为设在棱柱的侧面上的凹槽或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后端面上开设有外壳通孔,在基于中心轴线的径向上外壳通孔位于内引脚和外引脚之间,并且绕中心轴线均布在内引脚的周围,外壳通孔前后贯通外壳后端部而连通容纳腔与外界,外壳通孔能容纳空气而用于调节阻抗并且用于吸收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86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