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细化隧道模型的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96087.X | 申请日: | 2022-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6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相懋龙;阳军生;杨喜锋;吴剑;刘志强;傅金阳;欧小强;张学民;方星桦;谢亦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33/38 | 分类号: | B29C33/38;B29C33/40;B28B7/38;B28B1/14;B28B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曾志鹏 |
地址: | 41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细 隧道 模型 制作 装置 制作方法 | ||
1.一种精细化隧道模型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1)和外模(2),所述内模(1)与外模(2)通过定位螺纹线(5)紧密闭合围成隧道模型的空腔,且在所述内模(1)与外模(2)间预留有与空腔相连通的浇筑孔(6);所述内模(1)和外模(2)采用抽壳模型复模制备得到,所述抽壳模型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得到;所述内模(1)包括底座(11)、内模主体结构(12);所述内模主体结构(12)固定在底座(11)上;所述制作装置还包括可与内模(1)紧密贴合并与外模(2)共同合围形成隧道衬砌空腔的仰拱隔板(3),所述仰拱隔板(3)的顶部与内模主体结构(12)平齐,所述仰拱隔板(3)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细化隧道模型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1)和外模(2)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所述隧道的抽壳模型,向所述抽壳模型的空腔内注入冷凝材料,待冷凝材料凝固后即形成实心抽壳模型;
S2、将所述实心抽壳模型置于浇筑容器内固定,并向所述浇筑容器中注入硅胶浆液,待所述硅胶浆液凝固后即形成中间模具;
S3、在所述中间模具的顶部切割出浇筑孔(6),并在中间模具的表面标出定位螺纹线(5),沿所述定位螺纹线(5)切割,切割所得外围部分即为外模(2),切割所得内层部分取出实心抽壳模型后即得到内模(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细化隧道模型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1)还包括限位管(13),所述限位管(13)垂直贯穿内模主体结构(12);所述限位管(13)为空心圆柱型结构,其底部与所述底座(11)的底部平齐,其顶部高于所述内模主体结构(12)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细化隧道模型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主体结构(12)的表面设置有中心水沟(71)、通信电缆槽(72)、排水槽(73)、电力电缆槽(74)和轨道板槽(75)的轮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精细化隧道模型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槽(75)上安装有轨道板(8);所述轨道板(8)上预留有用于安装轨道(9)的轨道槽(81),所述轨道(9)的材质与轨道板(8)的材质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细化隧道模型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2)包括外模主体结构(21)和定位管(22),所述定位管(22)设置在外模主体结构(21)的内部,所述定位管(22)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定位管(22)的底部与底座(11)的底部平齐,顶部高于外模主体结构(21)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精细化隧道模型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细化隧道模型的制作装置由固定组件(4)进行固定,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木板(41)、螺杆(42)和螺母(43);所述木板(41)底部设矩形支撑脚,支撑脚底部与底座(11)的底部平齐,木板(41)内壁紧贴外模(2)的外壁,左右两侧设有齿形突出,齿形突出上设有用于插装螺杆(42)的螺栓孔,木板(41)通过在螺杆(42)上安装紧固螺母(43)固定在外模(2)的外壁。
8.一种精细化隧道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装置制作仰拱与仰拱填充分次浇筑的隧道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仰拱隔板(3)紧贴固定于内模(1)上,在外模(2)的内壁、内模(1)的外壁与仰拱隔板(3)的外壁涂刷脱模剂,然后组装、固定制作装置,形成隧道衬砌的空腔,并封住除顶部以外的定位螺纹线(5);
S2:将浇筑浆液倒入所述空腔内,浇筑得到隧道衬砌,养护后拆开外模(2)取出已浇筑的隧道衬砌和仰拱隔板(3),将隧道衬砌的内壁凿毛;
S3:在内模(1)的内壁涂脱模剂,将凿毛后的隧道衬砌放回所述制作装置的原位置,无需置入仰拱隔板(3),再次组装、固定制作装置,并封住除顶部以外的定位螺纹线(5),通过浇筑孔(6)浇筑剩余仰拱填充部分得到精细化隧道模型(7)并养护;
S4:养护完后拆开外模(2),使外模(2)与精细化隧道模型(7)分离,继续养护一定时间后,将精细化隧道模型(7)与内模(1)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608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