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EB病毒gB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在病毒标记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83266.X | 申请日: | 202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5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曾木圣;赵舸昕;冯国开;刘岗锋;孔祥炜;谢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6/08 | 分类号: | C07K16/08;C12N15/13;C12N15/85;C12N5/10;G01N33/569;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蒋斌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eb 病毒 gb 抗原 单克隆抗体 及其 标记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EB病毒gB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所述抗体包括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所述重链可变区,包括SEQ ID NO:15所示的重链CDR‑H1;SEQ ID NO:16所示的重链CDR‑H2;和SEQ ID NO:17所示的重链CDR‑H3;所述轻链可变区,包括SEQ ID NO:18所示的轻链CDR‑L1;SEQ IDNO:19所示的轻链CDR‑L2;和SEQ ID NO:20所示的轻链CDR‑L3。本发明中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EB病毒gB抗原,KD(M)可以达到1.0E‑12,远超现有的一般EB病毒抗体,可以基于该抗体开发各类表达载体和转化体,从而有效用于EB病毒的精确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EB病毒gB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在病毒标记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EB病毒(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最早于1964年由Epstein和Barr从Burkitt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并建株,它是一种γ亚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DNA致瘤病毒。EB病毒颗粒由核心蛋白、衣壳、壳皮、囊膜,共4种结构成分组成,核心为缠绕有DNA的核心蛋白。
EBV以潜伏感染方式最常见,有90%以上的EBV感染者呈终身潜伏感染,病毒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启动而致癌。目前研究发现,人EBV与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及包括胃癌在内的上皮细胞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EB病毒最初复制部位是口咽部,其会在B淋巴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V活化形成复发感染。
目前针对EBV尚无有效的疫苗,由EBV感染引起的疾病也缺乏特异的治疗手段。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大多应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这些药物虽然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消除B淋巴细胞内及咽喉部上皮的EB病毒。EBV相关肿瘤的治疗主要为化疗和放疗,但对于转移或复发患者来说,疗效较差。
单克隆抗体可以大量生产,基于其与抗原结合的高亲和性及高特异性,可以大大减少了临床应用时的不良反应。还可以对这些抗体分子进行改造以增加其抗病毒效力。抗体以其特异性和使用的灵活性成为感染性疾病治疗中非常有前景的手段,但至今仍未有针对EBV囊膜糖蛋白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上市。因此开发抗EBV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将为EBV感染相关疾病提供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针对EB病毒gB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该单克隆抗体能够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结合EB病毒gB抗原,且中和效果和亲和性高于常规的EB病毒抗体,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特异性结合EB病毒gB蛋白的抗体,该抗体包括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所述重链可变区,包括SEQ ID NO:15所示的重链CDR-H1;SEQ IDNO:16所示的重链CDR-H2;和SEQ ID NO:17所示的重链CDR-H3。所述轻链可变区,包括SEQID NO:18所示的轻链CDR-L1;SEQ ID NO:19所示的轻链CDR-L2;和SEQ ID NO:20所示的轻链CDR-L3。
其中,CDR-H1为YGIG(SEQ ID NO:15);CDR-H2为GVIPVTGTRSYPQKFQG(SEQ ID NO:16);CDR-H3为YMSYLYGMDV(SEQ ID NO:17)。
CDR-L1为RSSQGLVYSDGDTYLN(SEQ ID NO:18);CDR-L2为KVSNRDS(SEQ ID NO:19);CDR-L3为MQGAHWPPT(SEQ ID NO:2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未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832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邻近感知网络通信方法
- 下一篇:常见皮肤癣菌的快速多重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