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小铝合金板材各向异性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79846.1 | 申请日: | 202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9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冉继龙;史晓成;丁力群;赵经纬;李秀磊;邱雪莹;赵丕植;黄瑞银;高作文;吴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铝东南材料院(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2 | 分类号: | C21D8/02;B21B3/00;C22C1/03;C22F1/043;C22C21/02;C22F1/047;C22F1/05;C22C21/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刘佳;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小 铝合金 板材 各向异性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汽车车身用6XXX系铝合金板材各向异性的制备方法,其包括熔铸、均匀化热处理、热轧、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交叉轧制、固溶、预时效处理的步骤。按本发明方法进行制备,可以减小现有汽车车身用6XXX铝合金板材在实际冲压成形过程中存在的各向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板材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小汽车车身用6XXX系铝合金板材各向异性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能源、环保和安全三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汽车轻量化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手段。铝合金以其密度小、比强度高、抗冲击性能良好、加工成形性优异以及极高的再回收率等特性,成为汽车轻量化最理想的材料。
6XXX系铝合金属于可热处理强化合金,由于其强度适中、成形性能好、耐腐蚀性好、容易涂装着色等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及其他部位零部件。6XXX系铝合金板材出厂时处于T4P状态,屈服强度低,非常适用于冲压成形,经冲压成形涂装烘烤后达到T8X状态,强度、刚度大幅提升,特别适合汽车外覆盖件等车身部位使用。然而,在实际冲压成形过程中,6XXX系铝合金板材沿轧制、垂直轧制方向以及二者之间任意角度性能存在各向差异,这使得材料的使用受到性能最差方向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汽车车身用6XXX系铝合金板材各向异性的制备方法,其可以有效减小现有的汽车车身用6XXX铝合金板材在实际冲压成形过程中存在的各向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小汽车车身用6XXX系铝合金板材各向异性的制备方法,其包括熔铸、均匀化热处理、热轧、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交叉轧制、固溶、预时效处理的步骤;各步骤操作如下:
1)熔铸:按成分配比将原料混合后进行熔化精炼,再采用半连续铸造机铸造成铸锭;
2)均匀化热处理:将所得铸锭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其处理温度为525-570℃,处理时间为4-20h;
3)热轧:将均匀化热处理后的铸锭不经冷却,直接出炉热轧,热轧终轧温度为250-300℃,所得热轧板材厚度为5-8mm;
4)一次冷轧处理:将热轧后的热板材冷却至室温,之后经一次冷轧处理制备成厚度为2.5-4mm的冷轧板;
5)中间退火:采用盐浴炉退火,退火温度为400-500℃,时间为10-90s,然后以>10℃/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
6)二次冷轧交叉轧制:将经中间退火后的冷轧板进行二次冷轧处理,冷轧时每一道次轧制方向与上一道次轧制方向绕轧面法向旋转70-90°,所得冷轧板的厚度为0.8-1.5mm;
7)固溶处理:将所得冷轧板升温至520-570℃,保温5s-1min,然后以>10℃/s的速度冷却至室温;
8)预时效处理:将固溶后的板材在保温炉中60-90℃保温处理2-10h,之后出炉冷却至室温,制得成品板材。
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数之和为100%计,步骤1)所述铝合金板材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数为:Si 0.6-1.0%、Fe≤0.4%、Cu≤0.4%、Mn≤0.4%、Mg 0.4-0.8%、Cr≤0.1%、Zn≤0.15%、V≤0.1%,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0.05%且总量≤0.15%;
进一步地,步骤5)和7)中所采用的冷却方式为水冷、水雾冷或风冷。
所得成品板材的屈服强度Δ值≤1MPa,抗拉强度Δ值≤1MPa,延伸率Δ值≤1.5%,r值Δ值≤0.1,其沿原始热轧板轧制方向的纵截面晶粒细小均匀分布,织构组分中Cube≤4%、CubeND≤5%、Goss≤1.5%、{-102}201织构≤5%、{012}100织构≤5%,该板材各向异性显著降低,因而可用作制备各种汽车车身零部件的原料。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铝东南材料院(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铝东南材料院(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798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