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65582.4 | 申请日: | 2022-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3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孙思扬;吕雪玮;裴龙;陈磊;王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B17/15 | 分类号: | H04B17/15;H04B17/29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谷敬丽;郝博 |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汽车 无线通信 性能 测试 系统 | ||
1.一种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暗室、位于微波暗室内的安装有测量天线的机械摇臂、电磁环境模拟材料和车辆转台;
其中,微波暗室内部四个侧壁及顶部上表面铺设有吸波材料,用于消除无线信号的反射;
安装有测量天线的机械摇臂用于:带动测量天线沿预设的轨迹移动,按照预设采样半径对待测车辆等效缩比模型进行球面测试;
电磁环境模拟材料铺设于暗室地面,用于模拟车辆真实使用场景,构建车辆真实使用环境的电磁特性等效缩比模型,并承载待测车辆等效缩比模型;
车辆转台,用于承载并带动所述待测车辆等效缩比模型及电磁环境模拟材料在水平面转动;
基于该场景,在等效测试频率下,对待测车辆等效缩比模型进行无线通信性能测试,得到真实待测车辆的无线通信性能指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公式确定等效测试频率:
其中,fM为等效测试频率,SM为待测车辆等效缩比模型的尺寸;fF为待测车辆车载无线通信天线真实的工作频率,SF为待测车辆的真实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真实使用环境的电磁特性等效缩比模型包括路面等效缩比模型,周围建筑物等效缩比模型,道路参与者的等效缩比模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等效缩比模型的材质为柏油、沙土、水泥及混合路面材质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周围建筑物等效缩比模型的材质为水泥,混凝土,砖混结构材质的任意一种;
所述道路参与者的等效缩比模型的材质为金属。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真实使用环境的电磁特性等效缩比模型还包括树木等效缩比模型和草坪等效缩比模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围建筑物等效缩比模型高度不超过1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真实使用环境的电磁特性等效缩比模型按照如下公式确定:
其中,fM为等效测试频率,fF为待测车辆车载无线通信天线真实的工作频率;DF为待测车辆真实使用环境尺寸,DM为所述待测车辆真实使用环境的电磁特性等效缩比模型尺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测试频率不低于25GHz。
9.如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fMfF的比值不低于8。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特性等效缩比模型对应的待测车辆真实使用环境面积不少于50m×50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摇臂的转动范围为俯仰面0-9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的坐标系按照如下构建:
以所述车辆转台的中心点为测试系统的坐标原点,以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为XY平面,以垂直于所述XY平面且朝向地面上方的轴为Z轴正向。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的坐标系按照如下构建:
以位于所述车辆转台中心处与所述车辆转台表面垂直的直线上的任意一点为测试系统的坐标原点,以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为XY平面,以垂直于所述XY平面且朝向地面上方的轴为Z轴正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未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55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