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阶煤热解废水脱油除尘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65504.4 | 申请日: | 2022-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6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博坤;孙乃良;刘新波;毕继诚;吉鹏飞;曲旋;武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查都(海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孙乐 |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阶 煤热解 废水 除尘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阶煤热解废水脱油除尘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热解废水通过负压闪蒸脱气装置脱除部分酸性气、氨氮,废水经溶气泵提升送入加压溶气装置降低pH值,闪蒸汽送入后续装置。溶气装置产生的浮油与重油经收集刮除后,废水送入聚结分离器,排出水相与除油剂反应浮选、气浮除油,气相酸性介质循环,液相经高效密闭油水分离装置脱除乳化油。其出水经双介质过滤器滤除水中悬浮物与絮体,送入均质罐,均质罐带浮油收集器,出水送入后续的酚氨回收装置。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对热解废水中的乳化油、尘进行处理,实现热解废水中乳化油、尘等污染物的高效脱除与资源化回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阶煤热解废水脱油除尘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低阶煤中低温干馏是实现煤炭分质分级利用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新型煤化工项目。热解废水是低阶煤在中低温干馏和荒煤气冷却洗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富含石油类、焦油类、悬浮物、氨氮、酚等难降解污染物,处理难度极大。是制约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的瓶颈之一,也是煤化工废水预处理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目前热解废水中油和尘的处理工艺主要有隔油、气浮、过滤、粗粒化和絮凝沉降等,基于此开发了重力沉降罐、超声空气气浮池、罐中罐、三相旋流分油器、聚结器、絮凝沉降反应池和双介质过滤器等工艺设备,其出水送入酚氨回收装置进行酸性气、氨氮和酚的资源化。而废水中乳化油、尘脱除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处理工段的运行稳定性和设备检修周期,保障油、尘的脱除效率也是生化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
在当前的技术手段和国家环保部门对煤化工废水提出“零液体排放”的新标准形势下,油和尘的脱除效率不足以满足后系统对进水水质指标的要求,残留的中低温煤焦油和尘对酚氨回收工段、生化处理乃至中水回用工段带来巨大挑战,废水资源化回收的产品品质不佳且影响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现有的热解废水预处理工艺表现为:大部分油类以乳化油形式稳定存在于废水中,相对密度接近1,达到沉降平衡后自然沉降难使之脱除;未脱除的油、尘在亲油性钢材料上附着,并在高温条件下脱稳,污堵预处理流程中的工艺设备;酚氨回收工段受油、尘影响,萃取过程进入油相并在溶剂回收过程中随粗酚产品或络合萃取剂出系统,污染粗酚和萃取剂;预处理抗堵要求高,设备投资成本巨大,必须采用高通量抗堵型专利塔内件。废水中油尘的高效脱除工艺创新,是热解废水预处理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挑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阶煤热解废水脱油除尘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低阶煤热解废水脱油除尘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负压闪蒸脱气装置、气源加压溶气装置、三相旋流聚结分离装置、酸性气气浮-反应沉降池、双介质过滤装置和均质罐,所述的负压闪蒸脱气装置连接酚氨回收工艺装置,所述的气源加压溶气装置、三相旋流聚结分离装置、酸性气气浮-反应沉降池、双介质过滤装置连接至地下油罐,其中:
(1)所述负压闪蒸脱气装置输入端与原料热解废水输出端相连,在闪蒸罐中实现酸性气和氨氮的部分脱除并将闪蒸汽升压输送至酚氨回收工艺装置,液相即为所产生的一级废水,经提升泵送至气源加压溶气装置;
(2)所述气源加压溶气装置输入端与闪蒸罐液相输出端、压缩酸性介质连接,将步骤(1)中的一级废水经酸性气溶气泵溶入足量的酸性气于废水中,降低废水的pH值,送入溶气罐,在溶气罐中实现油尘的初步分离,得到重质油、轻质油和二级废水,重质油和轻质油输出端与地下油罐连接,二级废水输出端经提升泵送至三相旋流聚结分离装置处理,进一步分离水中乳化油和尘;
(3)所述酸性气气浮-反应沉降池输入端连接二级废水提升泵出口和除油剂输出端,对二级废水中的残余油、尘与除油剂进行反应沉降和气浮处理,得到重质油、轻质油和三级废水;所述酸性气气浮-反应沉降产生的轻相和重相输出端与地下油罐连接,三级废水输出端与双介质过滤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气浮产生的酸性气经由气柜收集后压缩循环至气源加压溶气装置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查都(海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查都(海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55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