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及其用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59890.6 | 申请日: | 202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4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如;郝海姣;孙建政;郝胜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8 | 分类号: | H01M50/538;H01M50/586;H01M50/536;H01M50/53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邹敏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及其 用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及其用电装置。电池包括壳体、电芯和第一导电件。壳体形成容纳腔,电芯容置于容纳腔内。第一导电件包括位于壳体外的第一端子部和连接第一端子部且位于壳体内的第一连接部。电芯包括电极组件和自电极组件伸出的N个第一极耳,N为大于1的整数。N个第一极耳分成M个第一极耳组。各第一极耳组相互分离的连接于第一连接部面向电极组件的一侧,M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本发明的多个第一极耳无需进行叠制弯折,可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和第一集流体的利用率,增强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其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化石能源需求的急剧上升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增加,加速了可替代的清洁能源的发展。作为可替代清洁能源,电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目前,作为利用电能-化学能转换装置的典型代表,电池,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池(简称电池),通常包括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三种。其中,消费电池一般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如手机、摄像机、笔记本等用电装置,动力电池应用于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等用电装置,储能电池应用于储能电站。不管是消费电池、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通常都包括壳体和容置于壳体容纳腔中的电极组件。
目前电池主要分为叠片式和卷绕式两种结构。前者为多个由第一极片、隔离膜和第二极片依次叠制而成的层叠体的组合。后者为由第一极片、隔离膜和第二极片依次叠制后卷绕而成。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设于第一集流体上的第一活性材料层,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设于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材料层,第一活性材料层可间歇式或连续式涂覆于第一集流体上,第二活性材料层可间歇式或连续式涂覆于第二集流体上。对于卷绕式结构而言,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于沿卷绕方向的边缘均留有一定宽度的连续不间断的未设有活性物质层的区域,且第一集流体上未设有活性物质层的区域和第二集流体上未设有活性物质层的区域位于卷绕体的相对两端,并分别形成第一极片全极耳和第二极片的全极耳。或者,也可于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的未设活性材料层区域分别通过模切而形成第一极耳或第二极耳。
为了满足电池的高倍率和快充需求,通常要求多极耳结构,即于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的未设活性材料层区域分别通过模切而形成多个分离的第一极耳或第二极耳。现有技术中,如图27所示,通常需要将多个第一极耳115或多个第二极耳叠制弯折后再分别与第一导电件33或第二导电件远离电极组件10a的一侧进行转接焊,第一导电件33或第二导电件的部分结构伸出壳体外,从而将多个第一极耳或多个第二极耳的电性引出壳体。但是这种多个极耳叠制弯折后再与导电件进行转接焊的结构会占用电池内部较多空间(如图27中,第一导电件33和电极组件10a之间的距离d的尺寸较大),导致体积能量密度降低。同时在后续的组装生产、使用(如电池跌落)中,此结构中的导电件受多个极耳叠制弯折的拉扯力影响也容易倒插进电极组件中,而引起接触短路,最终导致电池冒烟起火,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及其用电装置。该电池的多极耳结构连接方式既能释放多极耳所占壳体的内部空间,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又能降低导电件倒插于电极组件中造成的接触短路风险,以增强安全性。同时,还能提高集流体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电芯和第一导电件。壳体形成容纳腔,电芯容置于容纳腔内。第一导电件包括位于壳体外的第一端子部和连接第一端子部且位于壳体内的第一连接部。电芯包括电极组件和自所述电极组件伸出的N个第一极耳,N为大于1的整数。N个第一极耳分成M个第一极耳组,各第一极耳组相互分离的连接于第一连接部面向电极组件的一侧,M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598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原重组蛋白肌底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