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电动车蓄电池智能补电系统及补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59334.9 | 申请日: | 2022-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3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胡雪峰;曹强;何永攀;吴龙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开沃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4;B60L1/00;B60L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新慧恒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4 | 代理人: | 徐彪 |
地址: | 221001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动车 蓄电池 智能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动车蓄电池智能补电系统及补电方法,补电系统包括BMS、VCU、动力电池组、充电DC/DC、蓄电池、车身控制器BCM以及车载充电器OBC,车身控制器BCM检测车身状态的同时,对蓄电池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当车辆长期存放导致蓄电池电压低于11.4V,BCM通过控制硬线输出唤醒车载充电器OBC,车载充电器OBC通过硬线输出唤醒BMS和VCU,VCU监测整车信息,对上高压环境条件进行判断,并控制高压上电及进行DCDC使能,在补电结束后完成高压下电。本发明基于BCM、BMS,根据铅酸蓄电池充放电特性,实时监测采集蓄电池信息,自动启动判断是否符合补电条件,并自动控制执行补电步骤,满足整车几种使用工况,匹配进行智能补电,增加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车蓄电池智能补电系统及补电方法,其属于新能源电动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辅助驾驶技术的普及,远程,无钥匙进入等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电子控制器产品单元的控制,控制器的逐渐增多,整车电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车辆亏电成为市场突出问题。汽车长期存放导致亏电,汽车无法启动;汽车各种智能控制器无法休眠导致亏电,汽车无法启动;同时铅酸蓄电池深度亏电对蓄电池损坏是致命的,降低蓄电池寿命。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车蓄电池智能补电系统及补电方法,其能够解决汽车长期存放导致蓄电池亏电,导致汽车无法启动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动车蓄电池智能补电系统,包括BMS、VCU、动力电池组、充电DC/DC、蓄电池、车身控制器BCM以及车载充电器OBC,所述车身控制器BCM检测车身状态的同时,对蓄电池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当车辆长期存放导致蓄电池电压低于11.4V,BCM通过控制硬线输出唤醒车载充电器OBC,车载充电器OBC通过硬线输出唤醒BMS和VCU,VCU监测整车信息,对上高压环境条件进行判断,并控制高压上电及进行DCDC使能,在补电结束后完成高压下电。
本发明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动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BCM检测到整车电源处于OFF状态、前机舱盖处于闭锁状态,当蓄电池电压低于设定值11.4V时,通过BCMJ2-6输出硬线持续高电平30min唤醒CDU3C,屏蔽IG电、灯光、防盗报警,并执行下一步;
2).检测是否满足三合一控制器CDU3C硬线高电平,若满足则CDU2A持续输出硬线高电平唤醒BMS6、VCU78,,屏蔽故障报警,并执行下一步;
3).BMS判断慢充CP唤醒是否连接,若是则进行慢充充电,若否则请求智能补电,执行下一步;
4).VCU判断是否满足上高压条件,若否则整车进入休眠,若是则执行下一步;
5).VCU判断使能DCDC是否成功,若否则整车进入休眠,若是则进入下一步;
6).进入补电模式,动力电池为蓄电池补电,并执行下一步;
7).BCM判断是否达到补电计时时间,或满足中断条件,当达到补电时间或满足任意中断条件时,BCM停止硬线唤醒,VCU断开高压连接,补电结束。
进一步地,步骤4)中,补电条件须满足上高压条件,包括:
4.1).VCU、BMS唤醒并进行系统自检;
4.2).VCU自检完成后激活主继电器,以激活MCU、CDU、VTMS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开沃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开沃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593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局部网络管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导热硅基复合互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