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雨洪管控的绿色屋顶基质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54758.6 | 申请日: | 202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2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家琳;李玉菲;刘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4/20 | 分类号: | A01G24/20;A01G24/15;A01G22/60;A01G24/23;A01G24/28;A01G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为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8 | 代理人: | 王加岭;杨静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雨洪管控 绿色 屋顶 基质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雨洪管控的绿色屋顶基质,以体积计,包括3~4:6~8:4~5:4~6的堆肥、页岩陶粒、蛭石和珍珠岩,其中,所述堆肥以体积计,包括10~11:4~5:1~2的泥炭、发酵鸡粪有机肥和松树皮。本发明基质的质量轻,对建筑荷载要求小,具有优秀的雨洪管理效益,能够有效减少径流排放量,削减降雨洪峰。对多种观赏性植物支持性好,景观效果佳,且耐粗放管理,维护成本低。本发明无需使用保水剂或其他土壤改良剂,通过原材料的天然特性降低成本,材料易获取,施工简单方便,易于生产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屋顶绿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雨洪管控的绿色屋顶基质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绿色屋顶是一种工程设施,是我国推进海绵城市的重要低影响开发设施。其一般从上至下由植物、基质、过滤层、排水层、保温层、屋顶结构层组成,可用于任何结构满足荷载与排水要求的建筑顶部。其不仅有助于滞留雨水,减小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还有利于在用地紧缺的高密度城市中增加绿化率,优化城市景观。基质是绿色屋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质往往决定了绿色屋顶能够应用的植物,及其滞留雨水的效能,其荷载也决定了绿色屋顶的应用范围。迄今为止,国内绿色屋顶的基质配比方法有限。为保证植物存活率,往往以堆肥材料占比最多,轻质材料使用较少,如CN103787731B中,绿化基质由核心基质和辅助基质组成,所述的核心基质由重量比为的生活污泥堆肥产品、园林废弃物纤维和保水剂组成,所述的辅助基质由蛭石和珍珠岩组成,其中,所述核心基质总重量与所述蛭石和珍珠岩之间的重量比为CN105724208B中,基质配比为有机料混合物15-20份、珍珠岩3-5份、煤渣5-10份、碎砖15-20份,以上份数均为体积份数。
堆肥材料占比最多,轻质材料使用较少的配比基质具备有机物含量高、高肥效和高保水性的特征,但同时也导致屋顶排水受到有机物污染,增加对收集雨水进行后续利用的成本。轻质材料使用较少,增加屋顶荷载,实际应用受限。且国际研究表明较高的堆肥配比与有机物含量,不利于绿色屋顶植物的韧性,致使绿色屋顶缺乏抵御突发极端气候事件的抗性。
此外,虽然这类配比基质提供了较好的植物支持性,但经实验验证适配的植物种类以景天植物为主,实际景观效果单一,植被生物多样性低。
保留雨水、削减洪峰是绿色屋顶最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现有技术也未能给出配比基质在滞纳雨水方面的实际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型绿色屋顶基质及制作方法,具有优秀的雨洪滞蓄效果,且能够为种类丰富的观赏植物种群生长提供良好支持,甚至在炎热无灌溉维护条件下能够维持宿根草花植物群落较高的地面覆盖度,起到生长促进作用,质轻并易于制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雨洪管控的绿色屋顶基质,以体积计,其包括3~4:6~8:4~5:4~6的堆肥、页岩陶粒、蛭石和珍珠岩,其中,所述堆肥以体积计,包括10~11:4~5:1~2的泥炭、发酵鸡粪有机肥和松树皮。
优选地,堆肥、页岩陶粒、蛭石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为4:6:5:5。
优选地,泥炭、发酵鸡粪有机肥和松树皮的体积比为10:5:1。
其中,页岩陶粒的粒径优选为3~8mm、蛭石的粒径优选为1~3mm、珍珠岩的粒径优选为3~6mm。
其中,松树皮的粒径优选为3-6mm。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用于雨洪管控的绿色屋顶基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堆肥,将泥炭、发酵鸡粪有机肥、松树皮按照比例充分混合;
步骤2),将堆肥、页岩陶粒、蛭石、珍珠岩按照比例充分混合制备基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屋顶绿化的方法,其为将所述的基质运至屋顶预定绿化施工现场,作为屋顶绿化基质,铺设厚度为10~25cm,种植屋顶绿化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547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