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8层扁线发卡定子绕组设计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51184.7 | 申请日: | 202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3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崔舜宇;王超;徐刚;马霁旻;付博;李婷;魏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6 | 分类号: | H02K1/16;H02K3/14;H02K3/04;H02K3/2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敖俊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层扁线 发卡 定子 绕组 设计 | ||
1.一种新型8层扁线发卡定子绕组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铁芯(1),两端设有定子槽(2);
定子绕组(3),所述定子绕组(3)为6极整距单层分布绕组。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8层扁线发卡定子绕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槽(2)沿所述定子铁芯(1)的周围均布设有72个,每个所述定子槽(2)内均设有8层导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8层扁线发卡定子绕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3)为发卡式绕组,所述发卡式绕组一端为插线端(4)、另一端为焊接端(5),所述焊接端(5)设有三相电源引出线及中性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8层扁线发卡定子绕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端(5)均由节距为12的不同层发卡扁铜线扭头后焊接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8层扁线发卡定子绕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线端(4)由节距为Y1=9、Y2=11、Y3=12、Y4=13、Y5=15的不同发卡扁铜线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8层扁线发卡定子绕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电源引出线和中性线均由发卡式绕组的最外层和次外层引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8层扁线发卡定子绕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3)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每相所述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均设有四条,且均为并联支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8层扁线发卡定子绕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绕组的结构从U相电源引出线开始,所述U相电源引出线和端子U1_in、端子U2_in、端子U3_in连接及端子U4_in连接,所述U相绕组结构中的绕线分别从第1支路的端子U1_in、第2支路的端子U2_in、第3支路的端子U3_in及第4支路的端子U4_in进,然后分别从第1支路的端子U1_out、第2支路的端子U2_out、第3支路的端子U3_out、第4支路的端子U4_out共同出线至中性线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8层扁线发卡定子绕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V相绕组的结构从V相电源引出线开始,所述V相电源引出线和端子V1_in、端子V2_in、端子V3_in连接及端子V4_in连接,所述V相绕组结构中的绕线分别从第1支路的端子V1_in、第2支路的端子V2_in、第3支路的端子V3_in及第4支路的端子V4_in进,然后分别从第1支路的端子V1_out、第2支路的端子V2_out、第3支路的端子V3_out、第4支路的端子V4_out共同出线至中性线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8层扁线发卡定子绕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W相绕组的结构从W相电源引出线开始,所述W相电源引出线和端子W1_in、端子W2_in、端子W3_in连接及端子W4_in连接,所述W相绕组结构中的绕线分别从第1支路的端子W1_in、第2支路的端子W2_in、第3支路的端子W3_in及第4支路的端子W4_in进,然后分别从第1支路的端子W1_out、第2支路的端子W2_out、第3支路的端子W3_out、第4支路的端子W4_out共同出线至中性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511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太网成帧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