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生变形铝合金铸棒夹杂物的组合过滤方法及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50803.0 | 申请日: | 202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32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宫长义;于昊川;许志强;张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亿丰罗普斯金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21/00 | 分类号: | C22B21/00;C22B21/06;C22B7/00;C22B9/05;C22B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姚启政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变形 铝合金 夹杂 组合 过滤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合金过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变形铝合金铸棒夹杂物的组合过滤方法及过滤装置,包括:初步检查,对废铝表面附着物和杂质进行检测,并对含有杂质的废铝进行表面处理;熔炼,将检测后的废铝原料进行熔炼,形成液态合金;排气除渣,将熔炼后的合金熔体通入单质气体,并进行搅拌,排出熔体中的杂质气体,并对合金熔体进行除渣;过滤,对排气除渣后的合金熔体进行运送,通过防堵的组合过滤的方式对合金熔体进行过滤;铸造,将过滤后的合金熔体铸造成再生合金棒,本申请改善了传统方式中再生铝熔体中的杂质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能够达到改善再生铝中的夹杂物的过滤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合金过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变形铝合金铸棒夹杂物的组合过滤方法及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变形铝合金由于其具有强度高、变形能力、易于氧化着色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3C产品中。由于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繁,因此对可变形铝合金这类材料需求也随之迅猛增加。由于铝土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为了节约资源,再生铝已成为当今世界铝工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再生铝合金主要以废铝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再生而成。但是,由于废铝经过了长时间的使用,自身带有大量的夹杂物,若夹杂物经过铝合金再生后一直存在于铝制品中,则会对铝制品终端材料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减少废铝再生后继续存有夹杂物,通常会对废铝熔炼后进行过滤,以此来减少废铝中的夹杂物。
但是,传统的过滤方式一般为单一的单板过滤或单一的管式过滤,而采用单一的单板过滤后,再生铝内还是会存有夹杂物(参见图1);而采用单一的管式过滤后,再生铝内部也还是会存有夹杂物(参见图2),因此,采用单一的单板过滤或单一的管式过滤的方式,再生铝中的夹杂物的过滤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改善再生铝中的夹杂物的过滤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变形铝合金铸棒夹杂物的组合过滤方法及过滤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变形铝合金铸棒夹杂物的组合过滤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初步检查,对废铝表面附着物和杂质进行检测,并对含有杂质的废铝进行表面处理;
熔炼,将检测后的废铝原料进行熔炼,形成液态合金;
排气除渣,将熔炼后的合金熔体通入单质气体,并进行搅拌,排出熔体中的杂质气体,并对合金熔体进行除渣;
过滤,对排气除渣后的合金熔体进行运送,通过防堵的组合过滤的方式对合金熔体进行过滤;
铸造,将过滤后的合金熔体铸造成再生合金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废铝原料进行初步检测,从而减少废铝原料的表面上含有杂质。对检测后的废铝原料进行熔炼,从而使废铝形成液态,方便废铝以流体的方式进行输送。通过对熔炼后的废铝进行排气除渣,从而减少废铝熔体中的废气和渣质。对排气除渣后的合金熔体进行过滤,通过组合过滤的方式能够更好的过滤掉废铝熔体中的杂质,方便改善再生铝中的杂质的过滤效果。将过滤后的合金熔体铸造成合金棒,从而方便后续对再生铝进行再加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过滤步骤中,所述组合过滤的方式包括板式过滤和管式过滤,所述板式过滤与管式过滤之间以防堵的方式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板式过滤和管式过滤进行组合的过滤方式对合金熔体进行过滤,能够提高合金熔体中的杂质的过滤效果,从而方便改善再生合金的质量。通过将板式过滤和管式过滤通过防堵的方式相连,能够减少经过板式过滤后,仍含有杂质的熔体在运输至管式过滤装置处时,杂质附着在运送通道内,造成堵塞运送通道的问题。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熔炼步骤中,熔炼温度为720-750摄氏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合金以720-750摄氏度的温度进行熔炼,能够更充分的使合金呈熔体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亿丰罗普斯金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亿丰罗普斯金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50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