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残余应力无损检测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46459.8 | 申请日: | 202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5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莱蒙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B65G13/06;B65G47/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残余 应力 无损 检测 设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应力检测技术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残余应力无损检测设备及方法,其包括用于传输铝合金型材的传输机构、用于检测残余应力的检测仪以及用于控制检测仪位置的控制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输支架、多个转动连接于传输支架的传输辊以及用于同时驱动多个传输辊转动的传输驱动件,多个所述传输辊相互平行,所述控制机构包括X轴滑移件和固定连接于X轴滑移件滑移端的Z轴滑移件,所述X轴滑移件设置于传输支架,且所述X轴滑移件滑移端的滑移路径位于多个传输辊的上方,所述检测仪设置于Z轴滑移件的滑移端,所述X轴滑移件滑移端的滑移路径平行于传输辊。本申请能够相对较为全面便捷的对铝合金型材进行残余应力检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应力检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合金残余应力无损检测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残余应力是在消除外力或不均匀的温度场等作用后仍留在物体内的自相平衡的内应力。机械加工和强化工艺都能会产生残余应力,如冷拉、弯曲、切削加工、挤塑、铸造、锻压等不均匀塑性变形或相变都会产生残余应力。而在铝合金型材的生产中,目前主要采用将金属熔炼成型为圆铸棒,然后采用挤压机通过磨具挤压成型为需要的型材,最后进行表面防腐处理之后即完成铝合金型材的生产。
但是因为铝合金在成型过程中,为采用圆铸棒挤压成型,铝合金型材会因为在挤压成型过程中塑性变形区各部分的温度不均以及圆铸棒各部分流动的不均匀性产生一定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产生会导致使用时出现缓慢变形、裂纹甚至出现断裂的可能性。因此在铝合金型材生产中,需要对铝合金型材进行残余应力检测,以减小出现残余应力过大的不合格品流入到市场上的可能性。
而现有技术中,针对残余应力的检测主要采用盲孔法或振弦式应变计进行检测,但是采用盲孔会对铝合金型材产生损伤,而采用应变计,则需要的周期以及安装应变计,因此现有的残余应力检测主要采用无损的应力检测方法。
现有的无损应力检测方法主要有磁学检测方法、脉冲涡流检测方法、X射线检测方法以及超声波检测方法,目前针对铝合金型材主要采用X射线检测方法或超声检测方法,例如采用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或超声波残余应力检测仪进行残余应力的检测。但是目前采用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或超声波残余应力检测仪进行残余应力检测时,由于铝合金型材的长度相对较长,因此为了优化生产效率,常采用在铝合金型材取点进行检测,这样会导致铝合金型材存在较多的盲区未检测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检测的准确度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相对较为便捷以及全面的进行铝合金型材的残余应力检测,本申请提供一种铝合金残余应力无损检测设备及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铝合金残余应力无损检测设备及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铝合金残余应力无损检测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铝合金残余应力无损检测设备,包括用于传输铝合金型材的传输机构、用于检测残余应力的检测仪以及用于控制检测仪位置的控制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输支架、多个转动连接于传输支架的传输辊以及用于同时驱动多个传输辊转动的传输驱动件,多个所述传输辊相互平行,所述控制机构包括X轴滑移件和固定连接于X轴滑移件滑移端的Z轴滑移件,所述X轴滑移件设置于传输支架,且所述X轴滑移件滑移端的滑移路径位于多个传输辊的上方,所述检测仪设置于Z轴滑移件的滑移端,所述X轴滑移件滑移端的滑移路径平行于传输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铝合金型材进行检测时,只需将铝合金型材放置于多个传输辊,然后通过X轴滑移件以及Z轴滑移件控制检测仪的检测端位于铝合金型材的上方,并通过传输驱动件驱动多个传输辊同时转动,即可针对铝合金型材进行全方位的设置检测区域,完成相对较为全面的检测;同时在进行残余应力检测时,可采用步进的方式进行,以相对全面的行程铝合金型材的残余应力分布图,相较于采用便携式检测仪或者小车驱动的检测仪进行检测,更适应大批量的铝合金残余应力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莱蒙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莱蒙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64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肥料生产线的抓取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融合多粒度信息的新闻推荐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