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二氧化氯消毒新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44436.3 | 申请日: | 202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3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徐又敬;徐友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逸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3 | 分类号: | F24F7/003;F24F8/24;F24F11/64;F24F11/89;H04L67/12;F24F110/50 |
代理公司: | 合肥集知匠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3 | 代理人: | 郑琍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人工智能 氧化 消毒 新风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二氧化氯消毒新风系统,本发明通过检测目标家庭住宅区域内各监测点处各种空气病毒的数量,分析目标家庭住宅区域内各监测点处的空气污染指数,并按照空气污染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进行定量消杀处理,从而实现对家庭住宅区域室内空气病毒进行有效地防控,提高家庭成员的居家生活品质,同时当目标家庭住宅对应二氧化氯消毒装置完成各监测点的空气消杀处理后,监测各监测点的空气环境参数,分析各监测点的空气消毒效果评估指数,并进行对应的处理,从而直观地了解二氧化氯消毒新风系统的空气消毒效果,进而保障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满足家庭成员的健康居家生活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系统管理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二氧化氯消毒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家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家庭住宅室内空气不流通时,室内空气微生物数量会增多,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因此,既通风又能人机共存,主动、高效、无死角消毒系统成为人们未来必不可少的工作、生活所需。
然而,目前现有的新风消毒系统大多数无法实现主动、人机共存消毒,这样存在室内角落空气难以加入循环消毒处理的现象,从而无法对家庭住宅区域室内空气进行全面无死角的消毒处理,容易存在消毒盲区;同时现有的新风消毒系统基本采用紫外线或过氧化氢进行消毒,但是只能在家庭住宅区域内无人时使用,导致适用场景受到限制,无法阻断家庭成员聚集时室内气溶胶病毒的传播,进而无法实现对家庭住宅区域室内空气病毒进行有效地防控,进一步影响家庭成员的居家生活品质,且现有新风消毒系统多以被动、防御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即需要人工控制新风消毒系统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不能对室内空气进行智能性与科学性的消毒,降低了消毒效率和消毒灵活度,进而无法满足新风消毒系统的空气高效消毒效果;
现有的新风消毒系统对家庭住宅区域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处理后,缺乏对室内消毒处理后空气进行复检,从而不能直观地了解新风消毒系统的空气消毒效果,容易出现消毒效果不佳而又未及时发现的情况,进一步增加了无效消毒的发生率,进而给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无法满足家庭成员的健康居家生活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二氧化氯消毒新风系统,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二氧化氯消毒新风系统,包括:
家庭住宅区域扫描模块,用于对目标家庭住宅区域进行扫描,获得目标家庭住宅区域对应的室内户型图,并根据目标家庭住宅区域对应的室内户型图进行监测点布设;
监测路线规划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家庭住宅区域内各监测点的位置坐标,并规划目标家庭住宅对应二氧化氯消毒装置的监测路线;
空气消毒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家庭住宅适宜环境空气中各种空气病毒的允许数量阈值和各种空气病毒对应单位时间的自然消亡率,并存储目标家庭住宅对应二氧化氯消毒装置在单次定量消杀处理时的标准空气消毒效果评估指数;
空气病毒数量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家庭住宅对应二氧化氯消毒装置的监测路线,检测目标家庭住宅区域内各监测点处各种空气病毒的数量;
空气污染指数分析处理模块,用于分析目标家庭住宅区域内各监测点处的空气污染指数,并按照空气污染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得到目标家庭住宅区域内各监测点的消杀排序,进而依据各监测点的消杀排序对各监测点处空气进行定量消杀处理;
二氧化氯制备成分监测模块,用于当目标家庭住宅对应二氧化氯消毒装置对各监测点进行定量消杀处理时,监测目标家庭住宅区域对应二氧化氯消毒装置中各二氧化氯制备成分的当前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逸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逸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44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