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协同管控的新能源充电桩电力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43399.4 | 申请日: | 202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2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戴朝桂;宋振兴;何梦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慧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6 | 分类号: | B60L53/66;B60L53/68;B60L58/12;B60L58/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海顺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31 | 代理人: | 罗志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协同 新能源 充电 电力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协同管控的新能源充电桩电力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新能源充电桩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充电桩充电模式简单,功能单一,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无法将数据与用户进行互联互通,智能化水平较低;无法针对用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查询,降低了用户体验的问题。一种智能协同管控的新能源充电桩电力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池的工作状态、预测动力电池的电池容量和相应的剩余行驶里程,为充电桩远程控制系统提供数据基础,为充电桩终端系统发出控制指令,根据需要分别提供小功率直流电源的供电或交流供电,鼓励电动车辆在电力用电低谷时段充电,提高电力利用效率,降低充电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协同管控的新能源充电桩电力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桩电力控制系统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充电系统为电动车辆运行提供能量供给,是电动车辆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充电桩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电动车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然而现有的充电桩无法依据电动车辆的电池组型号和需求进行充电模式的选择,统一采用交流电进行供电,无法提供小功率直流电源的供电;
2、现有的充电桩充电模式简单,功能单一,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无法将数据与用户进行互联互通,智能化水平较低;无法针对用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查询,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协同管控的新能源充电桩电力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池的工作状态、预测动力电池的电池容量和相应的剩余行驶里程,为充电桩远程控制系统提供数据基础,为充电桩终端系统发出控制指令,根据需要分别提供小功率直流电源的供电或交流供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协同管控的新能源充电桩电力控制系统,包括充电桩终端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桩远程控制系统;
所述充电桩终端系统用于从新能源发电端获取电力数据,将所述电力数据为待充电终端进行电力输送,同时进行电力计量和计费;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对电池组进行状态参数检测,验证用户信息后发出放电指令进行用户充电需求;
所述充电桩远程控制系统用于获取充电桩信息、电动车信息、电池信息和用户卡信息,并进行分类储存,对管理及运营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查询。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桩终端系统包括电力数据采集单元、电力储能单元、均充平衡控制单元和功能提示单元;
所述电力数据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新能源转换的电力数据,提取所述电力数据中的电力特征,依据电力特征分别将电力数据汇入电力储能单元;
所述电力储能单元用于建立用于存储所述电力数据的交流电储能模型和直流电储能模型;
获取的所述电力数据依据所述电力特征与交流电储能模型和直流电储能模型进行匹配储能;
所述均充平衡控制单元用于获取交流电储能模型和直流电储能模型进行匹配储能中的电能;
对所述待充电终端的电池组中单节电池进行均衡调整,使各节电池的性能均衡一致;
所述功能提示单元用于进行用户识别,提供语音输出结构,完成语音交互。
进一步的,所述均充平衡控制单元还用于从交流电储能模型和直流电储能模型中放电时;
对所述交流电储能模型和直流电储能模型输出放电保护信号;
判断所述交流电储能模型和直流电储能模型放电过程中是否欠电压或过流和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慧科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慧科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33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腐蚀阻燃吹塑塑料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