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条机用圈条传动系统、并条机和并条机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40877.6 | 申请日: | 202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8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响;贾成举;冯涛;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宏大华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20 | 分类号: | D01H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王春艳 |
地址: | 11400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条 机用圈条 传动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并条机用圈条传动系统、并条机和并条机的控制方法,并条机用圈条传动系统包括:圈条盘传动组件,圈条盘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一从动轮,第一传动件连接于第一驱动件和第一从动轮,第一从动轮用于连接于圈条盘;托盘传动组件,托盘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二从动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圈条盘传动组件和托盘传动组件的设置,可以通过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分别独立驱动圈条盘和托盘,结构简单,传动路线短,传动平稳,圈条盘和托盘的转动相互独立,二者不会相互影响,可以快速调整圈绕比、圈绕张力、圈绕方向,无需更换机械零件,调整方便,维护简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条机用圈条传动系统、一种并条机和一种并条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并条机是纺纱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在并条工序中需要并条机对棉条或人工合成纤维条完成并和、混合、牵伸、成型等操作,为后道工序粗纱做准备。并条机完成对棉条或人工合成纤维条成型操作,主要依靠上下圈条部件配合完成。上下圈条器通过速度合成将通过上圈条器的棉条以摆线的运动轨迹,将棉条一层层堆叠在下圈条器的条筒中。
上下圈传动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圈绕张力和圈绕比在并条机的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进行调整。
为了保证棉条从圈套器中顺利流出,不产生附加牵伸,根据加工的不同品种、出条速度及定量变化,需要对圈绕张力进行调整。常用的圈绕张力设置范围是0.98~1.06,不同的圈绕张力,需要使用不同变换轮来调节圈条器和压辊之间的传动比,实现所需圈绕张力设置。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换筒次数,在不发生棉条粘连的情况,需要合理的设置圈绕比,提高条筒的容量。圈绕比的设定是通过更改上下圈传动系统中上下圈的传动比来实现的,在实际生产中通过更换变化轮进行调节。
传统的上下圈条传动通过伞齿轮或皮带空间交叉传动的方式将主电机的水平传动向垂直传动过渡,这种传动方式结构复杂,调整不便,维修成本高,占用空间大。
当调整上圈条的圈绕绕张力时,需要更换上圈条张力变换轮。当调整下圈条的圈绕比时,需要更换下圈条变换轮。当需要更改下圈条的圈绕圈绕方向时,需要更换反向的涡轮及蜗杆,更换复杂。
现有上下圈条传动系统技术方案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采用将主电机的动力通过多级变换连接到上下圈条传动系统上,所有负载都由主电机承担。并条机满筒和空筒状态时棉条重量差异较大,造成主电机负载波动,影响棉条牵伸效果,尤其在双眼高速并条机上表现更加明显。另外一种方案是使用一个小功率电机同时驱动上下圈条系统,该方案虽然解决了主电机负载波动的影响,但是由于使用功率电机同时驱动上下圈条系统,条筒在接近满筒时,棉条对圈条盘底部的摩擦力在逐渐增大,导致电机负载发生波动,导致圈绕张力不稳定,容易引起棉条堵圈条盘协管问题,因此现有上下圈条传动系统的技术方案都不适宜应用于高速输出并条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并条机用圈条传动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并条机。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并条机的控制方法。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并条机用圈条传动系统,包括:
圈条盘传动组件,所述圈条盘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用于连接于圈条盘;
托盘传动组件,所述托盘传动组件与所述圈条盘传动组件间隔设置,所述托盘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用于连接于托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宏大华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宏大华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08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