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用双层共挤模具、方法和电缆生产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839367.7 | 申请日: | 2022-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4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齐刚;邱绍坤;荣沭;蔚彦丽;俞俊;谢清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易电缆(张家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14 | 分类号: | H01B13/14;H01B13/24 |
| 代理公司: |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1 | 代理人: | 朱平 |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双层 模具 方法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用双层共挤模具、方法和电缆生产设备,涉及电缆制造用模具技术领域,包括相互嵌合的模芯、左模与右模。本发明在左模中设置散热槽,使得散热槽巧妙的位于环形间隙一与环形间隙二之间,通过散热槽的换热,能够有效降低环形间隙二中护套材料对环形间隙一中绝缘材料的热传递,避免绝缘材料的温度过高,造成绝缘材料老化分解。这种散热槽的设置在电缆制造用模具技术领域中是未公开的,且通过这种散热槽设置,能够解决绝缘材料的温度过高,使得双层共挤方式能够制备电缆的绝缘与护套,这效果也是不可预期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制造用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用双层共挤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架空、管道、直埋敷设的电缆越来越多,为了使电缆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在电缆的结构中,均会存在挤塑成型的绝缘和护套,其作用是使得电缆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及保护电缆内部或导体不受机械损伤。
对绝缘、护套的制备,目前有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绝缘挤出机和护套挤出机采用1+1的方式先后挤出进行解决;
二是采用双层共挤模具(参考现有的CN202495305U,CN210403365U,CN202905297U)一次性完成。
方式一的制备方法成本高且连续生产能力较差,而方式二的双层共挤方式能够很好的连续制备双层绝缘或双层护套,成本低且连续生产能力强,但是制备而出的单层绝缘和单层护套效果差,理由是绝缘材料与护套材料的工艺温差达到80℃,绝缘材料容易因温度过高而老化分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解决现有技术采用双层共挤方式挤出绝缘和护套材料时,绝缘材料容易受护套材料温度影响,使得绝缘材料温度升至过高,导致绝缘材料老化分解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电缆用双层共挤方法。
本发明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电缆生产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用双层共挤模具,包含有相互嵌合的模芯、左模与右模,所述模芯的腔体连通所述左模的腔体,所述左模的腔体连通所述右模的腔体,所述模芯的外壁与所述左模的腔体内壁之间形成供绝缘材料注入的环形间隙一,所述左模的外壁与所述右模的腔体内壁之间形成供护套材料注入的环形间隙二。
所述左模中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位于所述左模的外壁与所述左模的腔体内壁之间,所述散热槽环绕所述左模的腔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实施例在使用时,向环形间隙一注入绝缘材料,并向环形间隙二注入护套材料,由于左模中开设有散热槽,散热槽中的空气导热能力差,会降低护套材料温度对绝缘材料的温度影响。
电缆的导体从模芯的腔体进入,导体行进到模芯腔体的右侧开口处时,环形间隙一中的绝缘材料包裹导体,在导体上形成绝缘层。而后导体继续行进至左模腔体的右侧开口处时,环形间隙二中的护套材料包裹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形成护套层,完成导体的绝缘与护套的制备。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模芯的腔体由相互连通的过线孔与承载孔组成,所述承载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导体的线径,所述模芯的外壁由圆柱段一与圆锥段一组成。
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左模的腔体由相同连通的安装孔一、锥形孔一,绝缘定径孔组成,所述圆柱段一嵌入在所述安装孔一中进行固定,所述左模的外壁由圆柱段二和圆锥段二组成。
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右模的腔体由相同连通的安装孔二、锥形孔二,护套定径孔组成,所述圆柱段二嵌入在所述安装孔二中进行固定,所述右模的外壁由圆柱段三和圆锥段三组成。
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左模设有与所述环形间隙一连通的注料孔一,所述右模设有与所述环形间隙二连通的注料孔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易电缆(张家港)有限公司,未经优易电缆(张家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93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