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冷却塔及其冷却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36370.3 | 申请日: | 2022-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55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桥;王文江;裘剑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锋冷却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14 | 分类号: | F28C1/14;F28F25/00;F28F25/06;F28F25/10;F28F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冷却塔 及其 冷却 循环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冷却塔及其冷却循环系统,涉及循环冷却设备,旨在解决冷却塔的换热方式单一,在外界经设备加热后的水在流经冷却塔内时,存在换热效率低的情况,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塔体,塔体内分隔形成有风冷区以及水冷区,风冷区与水冷区之间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的底端设有用于相互连通水冷区和风冷区的流通通道,水冷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盘、换热器组、填料区,换热器组闭式连接有位于塔体外的循环冷却系统。本发明中变频模块还与散热风机连接,对散热风机的运转功率进行调节,更加节能、同时改变其中一个散热风机的送风方向,能在风冷区形成高效的气流循环,加速冷却塔内与室外温度的交换,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冷却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工业冷却塔及其冷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冷却塔采用风冷对流入冷却塔内的水进行冷却,常规的手段就是在将通入冷却塔内待冷却的水进行分流,在冷却塔内形成瀑帘,通过增大待冷却的介质(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换热的效率,实现冷却塔对水等流体介质进行高效冷却,但目前冷却塔的换热方式单一,在外界经设备加热后的水在流经冷却塔内时,存在换热效率低的情况。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冷却塔及其冷却循环系统。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工业冷却塔,应用于外接设备的冷却循环,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分隔形成有风冷区以及水冷区,所述风冷区与水冷区之间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底端设有用于相互连通水冷区和风冷区的流通通道,所述水冷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盘、换热器组、填料区,所述换热器组闭式连接有位于塔体外的循环冷却系统,所述循环冷却系统用于依照换热器组的换热效率调节换热器组内的循环速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塔体内分隔形成相互连通的风冷区和水冷区,且水冷区内依次设置的喷淋盘、换热器组以及填料区,实现冷却塔内的水溶液经增压泵喷淋盘向塔体内进行喷淋,形成水帘,从而增大了空气与水溶液的接触面积,故而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并且在重力作用下的水帘流经换热器组时,能水溶液与换热器组接触,带走换热器组上的热量,故而实现对由外接设备升温的水溶液流经换热器组内时,实现热量的转移交互,而后在重力作用下继续下落的水溶液在经过填料区的填料时,能进一步扩大水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在水溶液的循环冷却,且冷却后的水溶液在流经风冷区时,能静置风冷,从而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并且采用循环冷却系统对换热器组的换热效率进行调节,进而调节循环的速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盘包括若干相互连通且分叉的喷淋管以及与若干喷淋管连通的多通接头,所述多通接头通过循环支管及增压泵与水冷区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盘采用多通接头以及喷淋管,实现循环支管以及增压泵将冷却塔内的循环水增压输送至多通接头,并输送至喷淋管内,实现在填料区上方形成水帘,与换热器组接触时带走热量,并在下落的过程中,增大水帘与空气的接触,具备良好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器组包括若干等间距设置的换热器单管,所述换热器单管沿竖向方向往复弯折呈S形,若干所述换热器单管的首尾两端分别连接有汇流接头及聚流接头,所述汇流接头和聚流接头通过循环管路与外接设备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锋冷却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锋冷却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63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