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翠绿色抗霉抗裂圆竹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35175.9 | 申请日: | 2022-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9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杜春贵;尹文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K9/00 | 分类号: | B27K9/00;B27K3/02;B27K3/08;B27K3/10;B27J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头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9 | 代理人: | 白芳仿;刘锋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翠绿色 抗霉抗裂圆竹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翠绿色抗霉抗裂圆竹的制备方法,其包括:S1、对圆竹竹筒内壁进行旋转铣削使圆竹材性均齐化;S2、将圆竹浸泡在含有盐酸多巴胺和氧化剂的初粘剂中;S3、以柠檬醛、肉桂醛、桂皮醛为主料,添加红茶多酚和/或绿茶多酚为辅料配制得到防霉剂,调制浓度为3‑12wt%后,用注射器从圆竹横截面注入到竹壁中,干燥;S4、使用含有高浓度盐酸多巴胺和氧化剂的强粘剂处理;S5、制备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和持绿剂的抗紫外氧化持绿剂,使用抗紫外氧化持绿剂浸泡圆竹,加热促进渗透,干燥至含水率10‑15%后,制得翠绿色抗霉抗裂圆竹。本发明制备的圆竹在室外使用时具有不容易霉变、翠绿色保持性好、不易变形和开裂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翠绿色抗霉抗裂圆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竹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竹产品是我国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备受关注的特色产品。其中圆竹在家具、建筑、园林、装修装饰等领域应用的市场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但是,目前圆竹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一是竹壁厚度方向上存在材性差异极大的竹青、竹肉、竹黄,致使竹材的弦向干缩率大于径向、径向干缩率大于纵向,且竹青侧比竹黄侧的弦向干缩率又大,从而导致圆竹极易变形、开裂;二是含有大量的糖类、淀粉、蛋白质等霉菌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会导致圆竹极易霉变而产生表面严重污染,且霉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具有极强的急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三是在室外阳光的中紫外线照射下,会导致具有清新、淡雅、回归大自然等感觉的圆竹表面的翠绿色竹青极失去翠绿色而变黄、发白。圆竹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其失去使用价值被废弃,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因此,研发具有保持竹材原有的翠绿色,且不霉变、不开裂的圆竹加工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圆竹极易发生变形、开裂、霉变、失去翠绿色等难以克服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翠绿色抗霉抗裂圆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圆竹在室外使用时具有不容易霉变、翠绿色保持性好、不易变形和开裂等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提供一种翠绿色抗霉抗裂圆竹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S1、圆竹材性均齐化处理
对圆竹竹筒内壁进行旋转铣削,去除圆竹竹筒的内节和30-50%厚的竹黄;
S2、圆竹初粘性处理
将盐酸多巴胺溶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中,加入氧化剂,配制成盐酸多巴胺质量浓度2-15%的初粘剂;将圆竹浸泡在该初粘剂中,并使圆竹内外壁充分浸泡所述初粘剂;
S3、圆竹横截面密针注射防霉剂
以柠檬醛、肉桂醛、桂皮醛为主料,添加红茶多酚和/或绿茶多酚为辅料配制得到防霉剂,其中主料占85-95wt%,其余为辅料;
用水稀释防霉剂,调制到浓度为3-12wt%,使用注射器从圆竹的横截面注入到圆竹竹壁中;处理完成后进行干燥;
S4、圆竹强粘性处理
按S2中初粘剂的配制方法并提高盐酸多巴胺浓度为15-30%以制得强粘剂,将圆竹浸泡在强粘剂中并使圆竹内外壁充分浸泡所述强粘剂;
S5、抗紫外氧化持绿处理
使用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和持绿剂复配,制得抗紫外氧化持绿剂;其中,所述持绿剂为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锌钠盐、硫酸铜及硫酸锌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51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