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热继电器开关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29169.2 | 申请日: | 2022-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9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唐梨;何卫平;严德进;陈钢;代志强;贡浩源;里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7/02 | 分类号: | H01H47/02;F02M31/13;F02N1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陈思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红***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热 继电器 开关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预热继电器开关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本申请涉及继电器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预热继电器上集成的温度传感器获取第一温度,所述预热继电器用于连接蓄电池与加热格栅;在所述预热继电器闭合后,所述预热继电器上集成的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确定是否控制所述预热继电器断开,实现了根据预热继电器的温度对预热继电器的闭合和断开进行控制,使得预热继电器在闭合后温度过高时,能够通过其内部集成的控制器及时的控制自身开关断开,能够有效防止预热继电器在自身温度过高的情况下继续闭合工作,避免了由于预热继电器温度过高造成的线束融化,线路短路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继电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热继电器开关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商用车经常在一些低温极端环境中工作,当商用车在环境温度低于0°的环境中工作时,为了保证发动机的快速启动和正常工作,需要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加热,以提升发动机的启动性能。
相关技术中,当需要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加热时,通常通过控制预热继电器闭合,使电源与加热格栅导通,从而使得加热栅格发热,实现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加热。预热继电器结构均为线圈控制开关的形式,其控制逻辑为通过设定固定时间作为加热时间,因此预热继电器会在设定时间后断开,使得栅格停止加热。为了保证良好的加热效果,一般将预热继电器闭合的设定时间设置在150秒左右。
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预热继电器闭合导通电源与加热格栅时,电源电流会持续经过预热继电器,预热继电器在设定的闭合时间内可能出现过热的情况,并且在过热后由于设定时间未结束,预热继电器无法即使断开其温度会持续升高,加热继电器的温度过高会导致加热继电器的线束融化,造成线路短路,引起的车辆起火事故。
因此,如何避免预热继电器在闭合导通时出现过热情况是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热继电器开关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预热继电器在闭合导通时出现过热情况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预热继电器开关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预热继电器上集成的温度传感器获取第一温度,所述预热继电器用于连接蓄电池与加热格栅;
在所述预热继电器闭合后,所述预热继电器上集成的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确定是否控制所述预热继电器断开。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热继电器上集成的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确定是否控制所述预热继电器断开的具体步骤包括:
若所述第一温度超过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预热继电器断开;
若所述第一温度在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以下,则判断整车是否处于启动状态或预热继电器的连续闭合时间是否达到设定的时间;
若所述整车处于启动状态或所述预热继电器的连续闭合时间达到设定的时间,则控制所述预热继电器断开,否则控制所述预热继电器闭合。
一些实施例中,判断是否控制所述预热继电器闭合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预热继电器的外部信息,所述外部信息包括整车的状态信息、发动机的当前温度以及所述蓄电池的电压;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外部信息,判断是否控制所述预热继电器闭合。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外部信息,判断是否控制所述预热继电器闭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整车处于ON档状态、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小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所述预热继电器的当前温度小于设定的第三温度阈值且所述蓄电池的电压大于设定的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预热继电器闭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91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水相分离装置
- 下一篇:数据采集对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