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锦纶6绿色循环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25006.7 | 申请日: | 202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90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凉伟;秦占伟;谢磊;丁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B29B17/04;B29B13/06;B29B1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专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9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锦纶 绿色 循环 回收 方法 | ||
1.一种锦纶6绿色循环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破碎,通过破碎装置,将待进行回收处理的锦纶6废料破碎成细碎状态;
S2、增稠,向S1中破碎成细碎状态的锦纶6废料内添加增稠剂,提高细碎状态下锦纶6碎料之间的粘连性;
S3、压缩,通过挤压作用,去除S2中锦纶6内过量的增稠剂;
S4、干燥,逐步提高S3中锦纶6的温度,对含有增稠剂的锦纶6碎料进行烘干操作;
S5、熔化,进一步提升对S4中锦纶6的温度,将逐步干燥后的锦纶6加热至熔融状态;
S6、挤压,通过挤出装置,将S5中熔融状态下的锦纶6连续挤出,形成较细的长条状;
S7、定型,将S6中挤出的长条状锦纶6通入至冷却水中,对挤出的锦纶6进行定型操作;
S8、切料,通过裁切装置,将S7中定型的长条状锦纶6裁切成锦纶6颗粒,从而完成锦纶6废料的回收;
还包括有与上述步骤相适配的锦纶6回收处理装置,所述锦纶6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破碎箱(1),所述破碎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加料斗(101),所述破碎箱(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加料斗(101)正下方的破碎辊(102),两个所述破碎辊(102)的正面一端上均固定安装有相互啮合的齿轮(103),所述破碎箱(1)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一(104),且伺服电机一(104)的驱动轴与破碎辊(102)之间传动连接,所述破碎箱(1)的左侧安装有机柜(2),且机柜(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增稠剂存储箱(201),所述机柜(2)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抽泵二(205),且抽泵二(205)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增稠剂存储箱(201)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破碎箱(1)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设置在加料斗(101)上方的环型喷淋管(206),且环型喷淋管(206)通过管道与抽泵二(205)的出水口固定连通;
所述破碎箱(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设置在破碎辊(102)下方的搅拌辊(105),且搅拌辊(105)的外形设置为框架型结构,两个所述搅拌辊(105)相互垂直,两个所述搅拌辊(105)与两个破碎辊(102)之间分别通过传动皮带一(106)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搅拌辊(105)与伺服电机一(104)的驱动轴之间通过传动皮带二(107)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锦纶6绿色循环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斗(101)的下端设置为漏斗型结构,两个所述破碎辊(102)的顶部与加料斗(101)的底部相贴合,所述加料斗(101)的右侧搭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传送带(1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锦纶6绿色循环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积液箱(3),且积液箱(3)的内部安装有横向设置的挤压筒(301),所述挤压筒(301)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过滤网筒(302),所述过滤网筒(302)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挤出头(303),且挤出头(303)的外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挤出孔,所述挤压筒(3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转轴(304),所述挤压筒(30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二(305),且伺服电机二(305)的驱动轴与转轴(304)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0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挤压筒(301)内部尺寸相适配的螺旋输送叶(306),所述破碎箱(1)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抽泵三(307),且抽泵三(307)的进水口与破碎箱(1)的内部固定连通,所述抽泵三(307)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挤压筒(301)的右端顶部固定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锦纶6绿色循环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头(303)的外形设置为圆锥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锦纶6绿色循环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叶(306)的左端延伸至挤出头(303)的内部,且螺旋输送叶(306)的左端外侧尺寸与挤出头(303)的内部尺寸相适配,所述螺旋输送叶(306)位于过滤网筒(302)内部的叶片紧密度小于其他部位叶片的紧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50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光声/超声双模内窥镜及成像方法
- 下一篇:一种X射线单点成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