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的前照灯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9400.X | 申请日: | 202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5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吉富裕辉;张秀昊;吴雨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6/026 | 分类号: | B62J6/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前照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照灯,抑制前照灯的污垢的扩散,提高前照灯的被目视确认性及目视确认性。鞍乘型车辆的前照灯具有使主灯体部(50)和第一副灯体部(51)的发出光透过的透镜(43),所述透镜(43)的表面(43a)的角度在设置在表面(43a)上的棱线状的第一沿部(71)处发生变化,第一副灯体部(51)相对于主灯体部(50)配置在上方,并且沿着主灯体部(50)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第一沿部(71)在主灯体部(50)与第一副灯体部(51)之间的边界处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乘型车辆的前照灯。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照灯,具备使主灯体部及副灯体部的发出光透过的透镜,该透镜的表面的角度在设置于透镜的表面的棱线部处发生变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在正视观察时,主灯体部位于副灯体部的上方,透镜的棱线部设置于主灯体部的上部。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设置棱线部,确保前照灯的光量,且提高空气动力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654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鞍乘型车辆的前照灯中,有时在前照灯上附着泥水等污垢。若附着在主灯体部及副灯体部中的一方上的污垢移动到主灯体部及副灯体部中的另一方,则前照灯整体被污染,前照灯的被目视确认性及来自乘员的目视确认性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前照灯的污垢的扩散,提高前照灯的被目视确认性及目视确认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鞍乘型车辆的前照灯具有使主灯体部和副灯体部的发出光透过的透镜,所述透镜的表面的角度在设置于所述表面的棱线状的沿部处发生变化,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前照灯的特征在于,所述副灯体部相对于所述主灯体部至少配置在上方和下方中的任一方,并且沿着所述主灯体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所述沿部在所述主灯体部与所述副灯体部的之间边界处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发明效果
能够抑制前照灯的污垢的扩散,提高前照灯的被目视确认性及目视确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从前方观察鞍乘型车辆的正视图。
图3是从前方侧观察前照灯的立体图。
图4是从前方侧观察鞍乘型车辆的前表面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4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4中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4中的IX-IX线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鞍乘型车辆;
40:前照灯;
43:透镜部(透镜);
43a:表面;
50:主灯体部;
51:第一副灯体部(副灯体部);
52:第二副灯体部(副灯体部);
55a:第一下侧表面部(下侧表面部);
58a:第二下侧表面部(下侧表面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94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报警日志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