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皮微血管周细胞的纯化、鉴定方法及纯化得到的细胞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8955.2 | 申请日: | 202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4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赵银花;林煌;李文志;马嘉兴;崔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C12Q1/02;G01N33/58;G01N33/561;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董亚男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皮 微血管 细胞 纯化 鉴定 方法 得到 | ||
1.一种真皮微血管周细胞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1、取皮肤组织,修剪保留真皮组织;
S2、将修剪后的皮肤组织采用中性蛋白酶水解,分离表皮和真皮;
S3、将真皮使用胶原酶消化;
S4、将消化后的真皮过滤,收获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离心后,使用周细胞培养基培养细胞;
S5、当培养皿中细胞密度达80%~90%,弃去周细胞培养基,使用PBS洗涤细胞2~3次,最后一次洗涤后细胞中保留PBS,吹打培养皿20~40次,吹打的频率为每2~5秒一次,得到细胞悬液,离心,保留细胞沉淀,用周细胞培养基重悬细胞,再次接种到培养皿中;
S6、重复S5,获得真皮微血管周细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中性蛋白酶水解的条件为在0~5℃条件下孵育8~16小时;所述中性蛋白酶溶液的浓度为2m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胶原酶的浓度为1.25mg/mL,所述消化的条件为35℃~38℃,时间为30~50分钟;消化过程中,每间隔8~12分钟将容器上下倒置5~10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先加入周细胞培养基终止消化,然后将消化后得到的真皮瓣组织以及消化液于70μm的滤器中过滤,冲洗,获得细胞悬液;
所述周细胞培养基与所述胶原酶的体积比为1: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所述离心的条件为:时间为4~6min,速率800~1200r/min;离心后弃去上清液,保留细胞沉淀,使用周细胞培养基重悬细胞,继续培养;将培养皿置于细胞培养箱内孵育,间隔2~3天换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中,所述离心的条件为:时间为4~6min,速率800~1200r/min;
使用PBS洗涤细胞时,采用八字法摇晃细胞5~10次为洗涤一次,摇晃的频率为每3~5秒晃动一次;
使用移液枪吹打培养皿,按压移液枪的速度以不产生气泡为准。
7.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细胞培养基的组成为:500mL基础培养基、8~12mL胎牛血清、4~6mL周细胞生长因子和4~6mL青霉素或链霉素;青霉素的浓度为10,000U/mL,链霉素的浓度为10,000μg/mL。
8.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纯化方法所获得的真皮微血管周细胞。
9.一种真皮微血管周细胞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或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鉴定,
培养所述如权利要求8所述真皮微血管周细胞,采用α-SMA、PDGFR-β和CD31一抗对多聚甲醛固定后的细胞进行孵育,加入二抗孵育后采集信号;
培养所述如权利要求8所述真皮微血管周细胞,采用α-SMA、PDGFR-β和CD31一抗与转移后的蛋白进行孵育后,采用荧光标记二抗孵育后采集信号;
免疫荧光法结果中α-SMA染色为阳性、PDGFR-β染色为阳性、CD31为阴性时,鉴定为真皮微血管周细胞;
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中α-SMA和PDGFR-β表达、CD31不表达,鉴定为真皮微血管周细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免疫荧光法:培养所述真皮微血管周细胞,待细胞密度达80%~90%后,多聚甲醛固定,清洗,分别加入α-SMA、PDGFR-β、CD31一抗孵育,清洗,加入二抗后孵育,清洗,采集信号;
所述蛋白免疫印迹法:培养所述真皮微血管周细胞,待细胞密度达80%~90%后,收集细胞,使用BCA蛋白定量法进行蛋白定量,使用分离胶和浓缩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完毕后剥离胶并剪切下来,将蛋白转移到PVDF膜上;封闭,分别加入α-SMA、PDGFR-β和CD31一抗孵育,清洗;荧光标记二抗孵育,清洗,采集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89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芯卷叠系统、方法及卷叠式电芯
- 下一篇:一种被动式假肢手手指的内收外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