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小麦真菌病害的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18537.3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5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潘月敏;王丹丹;陈飞飞;田悦;赵瑞变;孙正巧;段红雁;杨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0;A01P3/00;A01P21/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高宁馨 |
地址: | 23003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小麦 真菌 病害 生防菌 吡咯 霍尔 德氏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小麦真菌病害的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应用,所述的分类命名为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小麦真菌病害的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赤霉病属于世界性病害,能危害小麦的各个发育阶段,导致穗腐、茎腐、苗腐、杆腐,其中穗腐最为严重,它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产和发展。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仅次于玉米的粮食作物,2019年种植面积为2.16亿hm2,全球43个国家,约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该病菌最早是1822年希雅尼兹(Schweinitz)在美国玉米上发现此病,且与小麦上的赤霉病相同;我国对于赤霉病的研究最早报道在1930年,至今,我国的麦田依然在遭受赤霉病的威胁。小麦赤霉病由禾谷镰孢菌复合种(
由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对经济发展和人畜健康等各方面均有严重影响,所以该病害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人们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度依赖农药的化学防治措施和大量使用化肥等农业防治加剧了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给农业生产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所以,生物防治成为了研究热点。筛选生防菌是开展生物防治措施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发现,目前具有防治小麦赤霉病功能的生防菌涵盖了细菌、真菌的多个种属,最常见的有芽孢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85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