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770MPa直缝焊接钢管用钢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16779.9 | 申请日: | 202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7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熊维亮;梁亮;梁文;汪净;邓之勋;汪宏兵;颜燹;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涟钢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2;C22C38/14;C21D8/02;B21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李剑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娄底***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770 mpa 焊接 钢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770MPa直缝焊接钢管用钢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直缝焊接钢管用钢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化学元素:C:0.05%~0.10%、Si:0.10%~0.30%、Mn:1.30%~1.80%、Nb:0.03%~0.05%、P≤0.020%、S≤0.010%、Mo:0.10%~0.30%、Al:0.020%~0.050%、Ti:0.09%~0.1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添加合金组分,包括Nb、Mo和Ti元素,增强了低碳锰钢的力学性能,同时,优化合金组分含量,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达到细化晶粒的作用,避免了出现裂纹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770MPa直缝焊接钢管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高强结构用无缝钢管承载着巨大压力,尤其是在恶劣的低温环境作业时,对其低温冲击韧性要求很高。为了保证结构管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必须要求高强结构用无缝钢管的钢质纯净度高、强度高、韧性优异、几何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且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由于其性能要求严苛,现有的生产难度较大。
现有的高强结构用无缝钢管都是在低碳锰钢基础上,添加适量Cr、Ni、Mo、W、V、Nb、Ti等合金元素而成,保证了力学性能,但提高了冶炼成本。同时,添加的合金元素往往容易造成铸坯表面出现裂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770MPa直缝焊接钢管用钢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生产770MPa无缝钢管用钢成本高且易出现裂纹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770MPa直缝焊接钢管用钢,所述直缝焊接钢管用钢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化学元素:C:0.05%~0.10%、Si:0.10%~0.30%、Mn:1.30%~1.80%、Nb:0.03%~0.05%、P≤0.020%、S≤0.010%、Mo:0.10%~0.30%、Al:0.020%~0.050%、Ti:0.09%~0.1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根据本申请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直缝焊接钢管用钢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化学元素:C:0.05%~0.10%、Si:0.10%~0.30%、Mn:1.30%~1.80%、Nb:0.035%~0.045%、P≤0.020%、S≤0.010%、Mo:0.20%~0.25%、Al:0.020%~0.050%、Ti:0.09%~0.1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根据本申请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直缝焊接钢管用钢的金相组织包括:以体积分数计,70%-80%粒状贝氏体和20-30%板条贝氏体。
根据本申请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直缝焊接钢管用钢的粒状贝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5μm,板条贝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3~4μm。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770MPa直缝焊接钢管用钢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板坯进行加热至目标温度并保温,后进行轧制,得到轧制板;
将所述轧制板进行冷却和卷取,得到直缝焊接钢管用钢;
其中,所述板坯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化学元素:C:0.05%~0.10%、Si:0.10%~0.30%、Mn:1.30%~1.80%、Nb:0.03%~0.05%、P≤0.020%、S≤0.010%、Mo:0.10%~0.30%、Al:0.020%~0.050%、Ti:0.09%~0.1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根据本申请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目标温度为1230~1270℃,所述保温的时间为60~100min。
根据本申请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轧制为多道次轧制,第一道次和第二道次轧制的压下率分别为40%~60%;
所述轧制的开轧温度为1140~1180℃,终轧温度为900~9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涟钢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涟钢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67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