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液型过氧化物引发剂及其配置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11430.6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3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龙;赵长森;牛强;刘波;樊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鄂尔多斯市瀚博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4/34 | 分类号: | C08F4/34;C08F4/38;C08F2/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张天琦 |
地址: | 016064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液 过氧化物 引发 及其 配置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液型过氧化物引发剂及其配置工艺,属于引发剂技术领域。所述配置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去离子水、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混合,形成配置液;(2)在微通道反应器中,将配置液与引发剂混合后乳化;所述防冻剂占配置液质量分数为20‑40%,所述乳化剂占配置液质量分数为0.01‑4%,所述分散剂占配置液质量分数为0.01‑4%,剩余组分为去离子水。本发明的配制工艺具备配置时间短、能耗少、可连续生产、损失小、利用微通道反应器配置持液量小、风险小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引发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液型过氧化物引发剂及其配置工艺。
背景技术
过氧化物引发剂是指含有过氧基(-O-O-)的一类化合物,受热后-O-O-键断裂,分裂成两个相应的自由基,从而引发单体聚合。由于其过氧键的存在,容易发生自身分解,并产生气体,易发生爆炸,需低温贮存。现在多数企业选用有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过氧化物引发剂种类很多,结构不同,其活性差别很大。最常用的过氧类引发剂有过氧酞类(如LPO)、过氧酯类(如BPP)、过氧化二碳酸酯类(如IPP、DCPD、EHP)等。
目前引发剂主要采用溶剂法或者乳液法配置。溶剂法主要采用引发剂原液配置不同比例溶剂(甲苯或异十二烷),溶剂型引发剂使用大量有毒溶剂,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逐渐被淘汰。乳液型采用水代替溶剂,使用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形成乳液体系,解决含溶剂易燃的缺点。
乳液型引发剂配置主要工艺为釜式工艺,方法一: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与引发剂原液已一定比例配置,反应釜搅拌均匀后,通过乳化泵或者胶体磨乳化,使乳液粒径均匀。方法二: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与引发剂原液已一定比例配置,利用均质釜高速剪切力回流乳化引发剂。中国专利申请CN102443080A公开了一种乳液型过氧化新癸酸异丙苯酯(CNP)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是:在温度10-40℃下,将辛癸酰氯与碱性溶液和过氧化氢异丙苯混合搅拌反应,加入适量防冻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无离子水混合制得的均化液,制得乳液型过氧化新癸酸异丙苯酯(CNP)。中国专利申请CN106832064A公开了一种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引发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案是:将分散剂、离子型乳化剂、防冻剂和脱盐水按配比混合均匀,得均化液;将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与所述均化液混合后,在0℃下搅拌1-3小时,在0℃下乳化一到两次,得到乳液型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
综上,现有技术公开的乳液型引发剂配置工艺主要是在较低温度下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与水搅拌均匀后,加入引发剂原液,经过长时间搅拌均匀后乳化,搅拌时间2-5小时不等,反应过程中过氧化引发剂易分解,导致含量损失,同时分解过程属于放热反应,易引起自加速分解,导致安全事故。尽管引发剂乳液经过乳化泵、均质釜高速乳化,可使乳液粒径均匀,但过程中会导致引发剂分解,过程温度升高等问题。所以采用传统釜式工艺需要盐水冷却防止过热。此外,传统釜式工艺为非连续单釜生产,过程中釜内残留量较多,需要大量水冲洗釜壁,造成水质污染。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配置时间短、可连续生产、能耗少、产率高的乳液型引发剂配置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配置时间短、能耗少、可连续生产、损失小、利用微通道反应器配置持液量小、风险小的乳液型过氧化物引发剂的配置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提供了一种乳液型过氧化物引发剂的配置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去离子水、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混合,形成配置液;
(2)在微通道反应器中,将配置液与引发剂混合后乳化。
进一步地,所述防冻剂占配置液质量分数为20-40%,所述乳化剂占配置液质量分数为0.01-4%,所述分散剂占配置液质量分数为0.01-4%,剩余组分为去离子水。
优选地,所述乳化剂、分散剂的总量占配置液质量分数不低于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鄂尔多斯市瀚博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鄂尔多斯市瀚博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1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