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既有建筑下穿隧道超前支护体系及减震爆破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1242.3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4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戴武;邢小宇;徐萍;严伟;苏燕中;张俊;费虎;杨侨伟;曾文浩;杨文波;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0;F42D3/00;F42D1/00;C04B14/20;C04B18/22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与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353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既有 建筑 隧道 超前 支护 体系 减震 爆破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既有建筑下穿隧道爆破减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首先,搭建隧道减震超前支护体系;然后开挖爆破导坑,布置炮孔;布置周边爆破眼与减震孔;布置辅助爆破眼;最后进行整体爆破;
所述开挖爆破导坑,布置炮孔;布置周边爆破眼与减震孔;布置辅助爆破眼;以及进行整体爆破为按照空间顺序,分别在隧道的右上导坑、右下导坑、左上导坑、左下导坑、中上导坑以及中下导坑依次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穿隧道爆破减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挖爆破导坑,布置炮孔包括:在所述右上导坑、右下导坑、左上导坑以及左下导坑的中下部挖掘导坑,所述导坑为爆破导坑;沿所述爆破导坑的边界线在其顶部以及侧部进行挖孔,所述孔为炮孔,用于装填炸药进行爆破;
所述布置周边爆破眼与减震孔包括:沿所述右上导坑、右下导坑、左上导坑、左下导坑以及右上导坑的分界线进行钻孔,选取部分钻孔装填炸药作为周边爆破眼,未装填炸药的钻孔作为减震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穿隧道爆破减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右上导坑、右下导坑、左上导坑、左下导坑中沿边界线分布的钻孔为两层;
其中,以靠近边界线的一层钻孔为外层钻孔,另一层钻孔为内层钻孔;所述外层钻孔与内层钻孔中的减震孔及周边爆破眼间隔交错设置;
设于所述中上导坑上的周边爆破眼及减震孔为一层,且依次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穿隧道爆破减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布置于所述右上导坑及左上导坑中的周边爆破眼与减震孔位于右上导坑及左上导坑的两侧及顶部;
布置于所述右下导坑及左下导坑中的周边爆破眼与减震孔位于右下导坑及左下导坑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穿隧道爆破减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布置辅助爆破眼包括:在所述右上导坑、右下导坑、左上导坑、左下导坑、中上导坑以及中下导坑中钻孔后装填炸药作为辅助爆破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穿隧道爆破减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爆破眼的布置方式为直线形与弧线形相结合;
其中,所述辅助爆破眼之间的间距和排距大于周围爆破眼,且大于最小抵抗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穿隧道爆破减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上导坑及左上导坑中,靠近内层钻孔的辅助爆破眼呈弧形分布;
位于所述中上导坑中的辅助爆破眼呈层状分布;
其中,位于中上导坑中最上层的辅助爆破眼呈弧形排列,下方的辅助爆破眼呈直线排列;
位于中下导坑中的辅助爆破眼呈直线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下穿隧道爆破减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爆破包括采用微差延时起爆进行整体爆破;
其中,所述整体爆破进尺的长度为1.5-1.8m,整体爆破后,应当施作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124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