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下拉引锭功能的悬浮熔炼设备及下拉引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1054.0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1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碚 | 申请(专利权)人: | 励德装备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4 | 分类号: | B22D11/14;B22D11/08;B22D11/055;F27B14/04;F27B14/06;F27B1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途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3 | 代理人: | 莫胜钧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下拉 功能 悬浮 熔炼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下拉引锭功能的悬浮熔炼设备,包括真空炉体、水冷铜坩埚、感应圈、主结晶器、结晶器拉杆和结晶器驱动器;水冷铜坩埚、感应圈和主结晶器安装于真空炉体内部,感应圈围绕水冷铜坩埚;其中,在水冷铜坩埚内形成有熔炼区,且熔炼区的位置与感应圈的位置对应,熔炼区的下方形成有凝固区;主结晶器的外边缘与凝固区的内边缘匹配,主结晶器的上端面设有锁紧机构;结晶器拉杆上端与主结晶器的底面连接,下端通过密封装置伸到真空炉体的下面,与结晶器驱动器的传动轴连接;其中,结晶器驱动器被配置为,既能驱动结晶器拉杆上下移动,又能驱动结晶器拉杆正反向旋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和合金的熔炼和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下拉引锭功能的悬浮熔炼设备及下拉引锭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电磁悬浮熔炼技术(以下简称“悬浮熔炼”)是一种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这种技术避免了坩埚材料对熔池的污染,排除了坩埚材料对熔炼温度的限制,所以,特别适合于熔炼活泼金属和合金,难熔金属和合金,以及高纯和超纯金属和合金。可是,在悬浮熔炼之后利用重力铸造技术制备的锭坯可能会产生缩孔,孔隙,疏松,裂纹等缺欠。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在于,液态金属在铸造模具01中冷却凝固的过程从外向内发展,如图1所示,外层先形成凝固的材料02,内层还是尚未凝固的液态金属03,即外层先形成坚硬的固态壳,内部凝固时没有充足的材料补缩从而形成了孔洞和应力。
为了消除铸造缺欠可以对铸造装置给出一些特殊的设计,例如,设置特定的温度场,设计挤压铸造结构,等等。但是,这些设计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不能完全消除铸造缺欠。为了完全消除锭坯的铸造缺欠,本发明设计下拉引锭装置,并且为提高引锭速度,实现连续化引锭过程,以及保证引锭过程的稳定性设计了一些特别的技术措施。
发明内容
为了完全消除锭坯的铸造缺欠,本发明设计下拉引锭装置,并且为提高引锭速度,实现连续化引锭过程,以及保证引锭过程的稳定性设计了一些特别的技术措施。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一种具有下拉引锭功能的悬浮熔炼设备,包括真空炉体、水冷铜坩埚、感应圈、主结晶器、结晶器拉杆和结晶器驱动器;
水冷铜坩埚、感应圈和主结晶器安装于真空炉体内部,感应圈围绕水冷铜坩埚;
其中,在水冷铜坩埚内形成有熔炼区,且熔炼区的位置与感应圈的位置对应,熔炼区的下方形成有凝固区;
主结晶器的外边缘与凝固区的内边缘匹配,主结晶器的上端面设有锁紧机构;
结晶器拉杆上端与主结晶器的底面连接,下端通过密封装置伸到真空炉体的下面,与结晶器驱动器的传动轴连接;其中,结晶器驱动器被配置为,既能驱动结晶器拉杆上下移动,又能驱动结晶器拉杆正反向旋转。
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一种下拉引锭方法,使用上述的悬浮熔炼设备,包括:
步骤1、将主结晶器安装在水冷铜坩埚内,令其上端面位于凝固区的上缘;将待熔炼的物料装入水冷铜坩埚,在对真空炉体抽真空之后,感应圈通电,用电磁场加热物料至熔化并保温一段时间;
步骤2、启动结晶器驱动器驱动结晶器拉杆向下移动,结晶器拉杆带动主结晶器向下移动,熔池跟随主结晶器向下移入凝固区,在水冷铜坩埚的坩埚壁和主结晶器的冷却作用下,熔池的表层和底层凝固并且被主结晶器的锁紧机构锁住;
步骤3、主结晶器继续向下移动到水冷铜坩埚的下方,主结晶器牵引其上面的熔池底面边下降边凝固,形成不断增加长度的锭坯;当水冷铜坩埚中的熔池量减少至不能接受电磁场的感应而凝固时,停止结晶器驱动器的运行,结束拉锭过程。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励德装备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未经励德装备技术(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10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