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菌防臭的汉麻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10845.1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4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唐瑕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大金兴盛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0/08 | 分类号: | D06M10/08;D06M11/38;D04B21/00;D06P1/16;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宸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08 | 代理人: | 李俊建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臭 混纺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菌防臭的汉麻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抑菌防臭的汉麻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棉纤维、莱赛尔纤维、大麻纤维按比例混纺制成混纺纱线;然后采用双面组织制备成面料坯布,经过煮布→丝光→染色→定型→预缩→加手感助剂→烧毛→蚀毛,制备成抑菌防臭的汉麻混纺面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抑菌防臭的汉麻混纺面料采用科学的纤维配比,结合织造和染整工艺,针对调整设计,成品面料悬垂感好、爽肤凉感、布面光洁、具有丝绸般质感,而且具有抗菌和抗紫外线的作用,耐水洗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菌防臭的汉麻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天然棉麻纤维和纤维素制备的纤维组成的面料,是有害微生物生长和传播的潜在肥沃环境。由于其多孔性和吸收水分的能力,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产生难闻的气味。因此,抗菌防臭纺织品在保持天然纤维亲肤透气特性的同时,还能解决细菌繁殖发臭的问题。用抗菌添加剂对织物进行涂层是制备抗菌纺织品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技术。迄今为止,现有技术中已经设计和制造了广泛的天然和合成抗菌剂,如竹纤维、商用抗生素、季铵盐化合物、有机金属、碘、无机盐、金属纳米颗粒及其盐类、天然生物聚合物、精油、铵盐、酚类氯衍生物等。然而,由于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有害影响,大规模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开发对人类无害和安全的抗菌剂。低毒、防紫外线和稳定性好在抗菌纺织品整理中比传统抗菌剂作用效果更好。然而,常用的金属纳米颗粒最常见的缺点是团聚,影响纺织品的耐久性和功能均一性。
公开号为CN106592034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抑菌防臭运动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将珍珠中药纤维与竹纤维和Coolplus纤维进行混纺,得到的混纺纤维,不但具备良好的服用性能,而且具备一定的保健功效;珍珠中经细化的碳酸钙微孔结构能吸纳中药的有效药物成分,在保留中药的原有成份基础上,与纤维素纺丝液共混纺丝制得的一种具有一定功效的缓释药物纤维;该发明中的中药粉为桑叶、甘草、金银花、薄荷和杭菊花,面料不但有香味,而且还有抑菌、防臭的功效;采用BYK-180分散剂,无需加入表面修饰剂,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分散效果。但是该方法主要采用中药粉进行抗菌防臭,存在耐洗涤性差的问题,采用的碳酸钙微孔结构灰导致面料手感粗糙、服用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面料抗菌防臭差、手感粗糙、不耐洗涤的缺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棉纤维、莱赛尔纤维、大麻纤维混纺制成面料坯布,然后添加手感助剂进行处理,最后烧毛、蚀毛,制备成一种抑菌防臭的汉麻混纺面料。
一种抑菌防臭的汉麻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纺纱:将棉纤维、莱赛尔纤维、大麻纤维按比例混合均匀,通过精梳、采用环锭纺工序加工成混纺纱线;
步骤2、织造: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混纺纱线通过织机采用特定组织结构织造成坯布;
步骤3、染整:将步骤2中制备得到的坯布经过煮布→丝光→染色→定型→预缩→加手感助剂→烧毛→蚀毛,即得抑菌防臭的汉麻混纺面料。
优选的,所述纤维的重量百分比如下:棉纤维60~70%、莱赛尔纤维25~35%、汉麻纤维3~1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纤维的重量百分比如下:棉纤维63%、莱赛尔纤维30%、汉麻纤维7%。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混纺纱线的线密度为60~80S,混纺纱线的捻系数为320~500。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特定组织结构为双面经编组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双面经编组织为双罗纹经编组织。
优选的,所述步骤2织造中混纺纱线线圈长度为23cm/101G。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织机为双面大圆机。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坯布的克重为180-200g/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大金兴盛纺织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大金兴盛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08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