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抗拉强度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810304.9 | 申请日: | 2022-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8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 发明(设计)人: | 俞敏波;朱志华;钱科;林叔波;田成满;姚明敏;费耀;李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应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G01N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信与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50 | 代理人: | 马育妙 |
| 地址: | 31110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抗拉强度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抗拉试验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抗拉强度试验装置,包括保持定位的下座、设于下座上方的上座,以及用于驱动上座沿竖直方向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上座和下座上均设有用于夹持电缆的夹具,所述上座和下座二者中,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检测电缆在拉伸过程中所受拉力的压力传感器;两所述夹具包括用于夹持电缆的夹紧面,两所述的夹具的夹紧面上均设有导电件,所述夹具在夹持电缆的状态下,所述电缆与导电件形成电性接触;其中两导电件相互串联至一电流检测单元上,通过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对夹持在两夹具之间的电缆进行电流检测。本发明可以在拉伸过程中,通过电流检测单元,测得电在缆中流通的电流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拉试验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抗拉强度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在制造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抗拉强度试验,以测定电缆的拉伸率,主要试验方式为:首先在去皮的电缆上标记标距,并测定该标距的长度L1,然后将其装夹到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拉伸操作,直至将电缆拉断以形成两段电缆;然后将两拉断后的电缆断口处相对齐抵紧,重新测定标记的标距长度,得到新的标距长度L2,将L2减去L1后的差值再除以L1便得到拉伸率。
对于现有的这种拉力试验机其一般仅能测定电缆的拉伸率,而无法测定电缆在拉伸过程中其导电性能的变化,因此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抗拉强度试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抗拉强度试验装置,包括保持定位的下座、设于下座上方的上座,以及用于驱动上座沿竖直方向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上座和下座上均设有用于夹持电缆的夹具,所述上座和下座二者中,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检测电缆在拉伸过程中所受拉力的压力传感器;两所述夹具包括用于夹持电缆的夹紧面,两所述的夹具的夹紧面上均设有导电件,所述夹具在夹持电缆的状态下,所述电缆与导电件形成电性接触;其中两导电件相互串联至一电流检测单元上,通过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对夹持在两夹具之间的电缆进行电流检测。
较之现有技术,采用本方案的优点在于:
首先,在本方案中,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电流检测单元,并在两夹具的夹紧面上设置与电流检测单元相串联的导电件,如此当电缆的两端被夹持在两夹具中时,电缆的两端会分别与两夹具中的导电件相接触,此时两夹具与装夹在两夹具之间的电缆相当于形成一个电性通路,如此在拉伸过程中,只需要启动电流检测单元,便可测得电在缆中流通的电流值。
其次,在本方案中,导电件是设置在夹具的夹紧面上的,因此夹具在夹紧线缆的过程中,会自然将电缆抵压到夹紧面上,实现与导电件的电性接触,换言之,在本方案中,夹具一来可以实现对电缆的装夹;二来,还能作为电缆与导电件电性接触的连接部件。
最后,本方案中,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如此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检测电缆在拉伸过程中所承受的拉力。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下座上的夹具沿竖直方向活动穿设在下座上以形成浮动夹具,所述浮动夹具的外周上设有顶压件,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下座的底壁上且位于顶压件的正上方,当顶压件向上顶压压力传感器时,压力传感器输出相应的压力信号。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夹具的外周上还设有处于下座上部的止挡部,初始状态下,所述止挡部抵挡在下座上以使浮动夹具悬置在下座上,且在竖直方向,顶压件与压力传感器之间形成一段间距。
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压力传感器有压力信号输出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电流检测单元启动;当压力传感器无压力信号输出时,控制单元控制电流检测单元关闭。
作为优选,还包括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和电流检测单元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至控制单元,并由控制单元发送至显示终端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应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应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03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